10月18日,在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施工B2標大井倒虹吸隧洞區間,“粵海環北3號”盾構機順利始發,區段隧洞開啟TBM+盾構“一洞雙機”同步掘進征程,標志著廣東史上投資規模最大的跨流域引調水工程——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加速推進。截至目前,全線24臺盾構/TBM設備已始發23臺。
大井倒虹吸隧洞全長28.2公里,隧洞最大埋深110米,為連通高州水庫和鶴地水庫兩大調蓄水庫的關鍵控制性工程。中鐵十一局承建的TBM7及盾構3區間隧洞,共長12.84公里,分別采用“粵海環北7號”TBM及“粵海環北3號”盾構機雙向掘進施工。建設過程中,受隧洞空間限制,物料運輸效率低、保障難度大。區間地質條件復雜,掘進姿態難控,頻繁交叉穿越、長距離掘進等給施工安全和設備運行帶來諸多挑戰。
“此次始發的‘粵海環北3號’盾構機,通過‘洞外預拼+洞內總裝’的模式,有效縮短了設備組裝工期。”施工B2標中鐵十一局項目負責人耿明勝介紹,項目團隊結合傳統地面預拼裝模式,在寬12.5米、高17米的隧洞地下組裝硐室內完成盾構機刀盤、主機等各部件精準組裝,通過優化始發基座與反力架受力設計,短時間內完成設備總裝調試,較傳統地面組裝工期縮短約20%。
日前,“粵海環北7號”TBM已掘進突破1500米。“粵海環北3號”盾構機始發后,兩臺設備將沿同一隧洞雙向同步掘進。為應對雙機同步施工帶來的干擾,項目團隊在全線首創“雙層皮帶出渣+有軌無軌聯運”系統,通過上下層皮帶機實現了盾構、TBM隧洞渣土分離運輸。此外,采用“支洞無軌+主洞有軌”物料運輸系統,配備電瓶運輸車組與洞內橋式起重機,有效保障管片、砂漿、鋼材等物料的高效轉運。
湛江云媒客戶端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