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由湛江市教育局主辦的小學英語學科落實“三個習慣”養成教育暨廣東省學科教研體系建設項目(小學英語·湛江)與市名師工作室“AI與學科融合應用”聯合研討活動,在湛江市第三十一中學順利落幕。全市600余位小學英語教師齊聚一堂,通過多元形式共探英語教學創新方向。
本次活動以“英語教學落實‘三個習慣’,數智賦能推動教學教研創新”為主題,旨在推進“三個習慣”養成教育在小學英語學科的落地,推動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AI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探索智慧工具賦能英語教學的有效路徑,為一線教師提供可復制的實踐案例,助力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升級。
活動采用課例展示、專題講座、互動研討、教研沙龍四大形式,聚焦新教材教學核心。現場不僅圍繞“三個習慣”在英語課堂的具體落地展開深度交流,還重點探討了科技如何賦能課堂——從國家智慧教育平臺AI板塊的實操應用到智慧教學模式的探索,為教師搭建了“學習-思考-實踐”的完整教研閉環。同時,活動進一步強化市-縣-校三級教研與跨區域共同體的合作,依托廣州對湛江的學科幫扶優勢,通過多渠道、具象化的賦能方式,推動“同研、共建、提質增效”的教研目標落地,實現教-學-評-研-訓一體化。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課例展示教師是廣州市梁雪貞、黃麗娜名教師工作室學員,兩位主持人均是廣東省基礎教育學科教研體系建設項目組(小學英語·湛江)和項目校廣州市番禺區大石中心小學教師。課堂設計既融入“三個習慣”養成教育,又靈活運用AI技術,為參會教師提供了研討和實踐范例。
“這次學習讓我找到了新教材教學的突破口!”從教十年、來自雷州的黃老師激動地說。今年首次擔任三年級英語教師的她,正面臨新教材難度大、師生適應難的問題,而活動中學習的“AI生成朗朗上口小詩”等方法,讓她找到了提升學生課堂興趣的新路徑。有著二十年教齡、來自坡頭的張老師也表示,從未接觸過新教材的他,通過此次活動對新教材的教學邏輯與實施策略有了全新認知,為后續教學打下堅實基礎。
此次研討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為湛江小學英語教師搭建了優質的交流平臺,更推動了“三個習慣”養成教育與數智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深度融合,為湛江小學英語課堂改革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