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凌晨,湛江霞山寶滿水產品批發市場的燈火亮如白晝,冷鏈車的引擎聲、商販的吆喝聲、泡沫箱的碰撞聲交織在一起。剛從湛江蝦塘撈起的對蝦還帶著海水的咸濕,就被麻利地稱重、裝箱,發往全國乃至全球市場。
湛江這片坐擁1566公里海岸線、733.5萬畝淺海灘涂的土地,不僅孕育出“中國對蝦之都”的美譽,更讓“每10條國產蝦就有6條來自湛江,每7條全球蝦有1條來自湛江”的傳奇成為現實。
湛江對蝦有著深厚的產業底蘊。湛江憑借幾十年的積淀,從種苗突圍到養殖升級,從加工創新到全球流通,形成“苗種—養殖—加工—貿易—配套服務”的全產業鏈閉環,對蝦年產值突破500億元,占據湛江水產業的半壁江山,支撐起了“中國對蝦之都”的金字招牌。
湛江對蝦企業進行產品加工。
自主選育 蝦農手握“湛江芯片”
種苗被譽為糧倉的“芯片”。過去,蝦農手握“洋種苗”,心頭壓著“成本山”;而今天的湛江,已用一粒粒自主繁育的蝦苗,改寫了這一歷史。
南美白對蝦是全球對蝦養殖規模最大、產量占比最高的對蝦,原產于中、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等熱帶海域,1988年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首次從美國引入中國。
2002年湛江東海島成立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經過10年的研究和選育,2011年國內首個獲得認定的南美白對蝦,抗病品種通過審定,優質種蝦資源不再被外國企業“卡脖子”,也更適合國內的養殖,從此國內養殖蝦的產量逐年增加。
在國家863計劃項目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南方基地的育種車間里,記者看到一個個圓形養殖蝦池依次排列,一尾尾晶瑩剔透、活蹦亂跳、殼薄體肥的南美白對蝦有的游來游去,有的躍出水面。
目前,該基地有親本選育養殖池150畝,育苗水體2萬立方米,是集種苗、水產飼料、養殖、動保等于一體的綜合研發平臺,年選育對蝦親蝦10萬對、蝦苗80億尾,是我國最大的南美白對蝦親本選育基地。
南美白對蝦為產業帶來了新希望,湛江正逐漸成為全國水產種業培育基地。如今,湛江對蝦年育苗量達2000億尾,實現自給自足的同時遠銷全國各地,形成了“湛江蝦苗”品牌,水產種業“硅谷”逐步形成。
走進廣東海威農業集團有限公司紀家基地的南美白對蝦育種車間,跨梁架空結構下,養殖池、給排水管道、供氧管道有序分布,工作人員正拿著紗網,在蝦池中隨機撈取蝦苗,仔細檢查蝦苗的生長情況。據了解,去年底,在海威種業對蝦育種成果發布會暨2025年種蝦銷售簽約儀式上,海威集團銷售海威種蝦3萬對,交易金額1800萬元,實現國產種蝦首次對外出口,也是我國種蝦貿易從進口到出口的歷史時刻。
科技賦能 蝦農豐收“笑蝦蝦”
地下種苗選育工作完成后,養殖環節便顯得尤為關鍵。湛江對蝦養殖,從傳統粗放的“靠天吃飯”,到高位池集約化、工廠化生態養殖,湛江蝦農的養殖技術在不斷升級。
經過幾十年的砥礪探索,湛江對蝦養殖從粗放養殖方式發展到高密度、集約化養殖模式,從最初的畝產300公斤到現在的普遍3000多公斤,有的養殖場利用生態養殖方式單造畝產可達上萬斤。
湛江對蝦如何讓“高產塘”孕育的優質對蝦,跳出傳統產銷模式的桎梏,在消費者心中烙下“湛江品質”的金字招牌?記者在湛江的蝦池里找到了答案。
在恒興集團旗下的湛江南部海岸漁業有限公司的萬畝蝦塘,一臺臺增氧機在蝦池里轉動著,蕩起一輪輪水花。舉目遠眺,如一塊被精心切割的巨型藍綠色棋盤,在灼灼烈日下泛著細碎銀光,在這里,蝦苗開啟了它們快速生長的旅程。
據介紹,這個基地的養殖方式是:“南美白對蝦高位池養殖技術是一種高密度集約化式養殖,與常規養殖相比,放養時間隨意,可人工控制收蝦時間,是一種傳統漁業工業化轉型的新型養殖模式。”
記者在湛江南部海岸漁業公司和安養殖基地采訪,正遇著蝦農收獲對蝦,入網的對蝦不時躍出水面,打撈上岸的活蝦將過秤、裝箱,準備發往北方市場。
坡頭南三島養殖大戶陳康庭的對蝦養殖基地又迎來一輪豐收。他說:“蝦的生長溫度為22℃—26℃,湛江夏季的氣候條件都很適合蝦的生長,但是冬季情況就不一樣了。”陳康庭指著蝦塘解釋道,蝦塘一年因冬季溫度太低只能收獲三批,這曾是制約發展的一大難題。
南三鎮引進浙威(廣東)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打造了5000畝南三溫棚白對蝦產業園試驗場,這一好消息,給對蝦養殖戶帶來了底氣和信心,海大中寶養殖場負責人施日華的感受尤為深。他告訴記者:“蓋上大棚,相當于為池塘搭建一個溫室,一年四季均可放苗、出產。”他說,采用溫棚反季節半絮團模式養殖小棚白對蝦,畝產4000—5000斤/季,一年生產四季,讓冬天也可以養蝦,有效促進水產經營管理模式升級。
湛江南部海岸漁業公司科技人員在顯微鏡下觀察對蝦種苗的情況。
品牌強市 湛江成為全國最大的對蝦交易集散地
湛江對蝦養殖業的蝶變,不僅體現在數字躍升的“量變”,更孕育著一場從“養殖大市”邁向“品牌強市”的質變。
在霞山寶滿水產品批發市場、南方國際水產交易中心等大型交易市場,每天清晨,這些市場內人頭攢動,鮮蝦批發呈現購銷兩旺的熱鬧景象。
霞山區作為對蝦交易的核心承載地,擁有全國最大的對蝦交易市場,年交易額超300億元,占全球對蝦交易量的三分之一。其產業鏈涵蓋種苗、養殖、加工、流通全環節,年產值超100億元。
在對蝦養殖、集散交易中心和加工中心的帶動下,水產品出口一直位居湛江出口重點商品的首位,并連續15年位居全省地級市出口水產品首位;此外,湛江對蝦出口約占廣東省的50%,占全國的22%,一直穩居全國地級市的首位。
湛江市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秘書長岑堅介紹說:“在加工領域,全國南美白對蝦深加工產品70%—80%來自湛江,湛江對蝦以好的原料為基礎,通過持續的產品研發和產業升級,以高質量、嚴要求來取勝。”
2023年,全聯集采水產品(廣東)股份有限公司投資9.2億元,建設集國際水產交易中心、研發中心、智慧倉儲物流中心于一體的大型冷鏈物流園,未來將建成全球水產高地、亞洲水產品集散地及保稅中心。
當前,湛江正在深入開展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行動,全面增強“湛品”品牌核心競爭力,高度構建“湛品”品牌矩陣,推動“湛品”區域公用品牌、產品品牌融合發展、全面提升、出圈出彩。
這是入選2024年度“湛品”品牌精品培育名單——港洋南美白熟蝦的廣告宣傳語:“速凍,鎖住海洋的味道,加熱,還原鮮香的口感……”作為湛江港洋水產有限公司的拳頭產品,其“鎖鮮科技”讓蝦肉更加鮮嫩,也更受廣大食客喜愛。
如果說湛江港洋水產有限公司以“鎖鮮科技”詮釋了產品價值的直觀表達,那么“灣區認證”的加持則為湛江對蝦貼上了更具公信力的“國際通行證”。
從企業單品突圍到區域品質認證,湛江對蝦品牌化之路步步升級。今年1月,廣東畫景食品有限公司的“湛江對蝦”產品成功獲得廣東省首張對蝦地理標志“灣區認證”證書,也是湛江市首個獲此殊榮的地理標志產品,開啟了湛江地理標志品牌發展新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