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不去,哪里都不去,我在這里很安全!”9月24日下午3時許,湛江經開區東簡街道庵里村一家小院里,梁鳳林對著上門的干部連連擺手。
院外的大風裹著雨絲斜砸在墻上,院角的番荔枝被吹得枝葉亂顫,這個臨海低洼處的小村已提前感受到臺風的逼近,伴隨的大潮可能引發海水倒灌,當地干部從清晨便分組行動,挨家挨戶敲開村民家門,排查轉移低洼地帶群眾,梁鳳林和丈夫余乃標的家正是其中一戶。
七八個身著雨衣雨褲、腳蹬水鞋的干部們擠在不大的屋里,雨衣上的水珠順著褲腳滴在水泥地上,盡管悶熱得汗流浹背,他們還是圍在梁鳳林身邊反復勸說:“大媽,這次臺風很大,潮水會很高,不是擔心屋子倒,是水一淹進來,輪椅根本沒法挪,您和余大爺想走都走不了,安全成大問題啊!”
可梁鳳林始終不肯松口——丈夫余乃標因腿疾常年坐著輪椅,轉移時上下車、過馬路都得有人搭把手,她既擔心途中磕著碰著,更放心不下屋里的家當,還有院里養的走地雞。
“要不我們去酒店?去安置點?或者去其他方便的地方?”干部們輪流勸說,從臺風的路徑走向、可能造成的積水深度,說到安置點里專門預留的無障礙房間,連熱水、三餐的供應都一一講清。
見梁鳳林仍不為所動,一名干部索性走到床邊,和她并排坐下,指著手機里的防汛預警信息說:“您看,這是剛收到的通知,今晚潮水高,咱村這一片很可能淹。您放心,我們安排的酒店離這很近,余大爺的輪椅進出,我們安排人跟著,路上扶著、到了幫著收拾,一切都會安排好!”
從清晨到午后,干部們來來回回跑了好幾趟,勸說就沒停過?!澳銈冞@些同志太用心了,還幫我家乃標穿衣服!”看著年輕干部蹲在輪椅旁幫余乃標套上厚外套,又掖好領口的扣子,梁鳳林眼眶泛紅,態度漸漸松動?!鞍パ?,這么多干部冒著雨跑過來勸,比自家孩子還上心,搞得我都很難做了!一定配合,要不然妨礙大家工作也不好?!?/p>
她轉頭拍了拍余乃標的手背,勸道:“孩子他們勸我們,我們沒聽,現在干部們這么上心,咱們不能添亂,跟著走!”
下午3時26分,一輛公務皮卡車早已候在小院門外,干部們有的撐著大傘護住兩人頭頂,有的扶著梁鳳林的胳膊慢慢走,有的穩穩推著余乃標的輪椅到車門前,攙扶他上車緩緩坐定。
“兒子前幾天打電話反復勸我們轉移,我們覺得住了一輩子的房子結實,都不肯,現在終于被你們說服了!跟著你們走就行了?!绷壶P林坐在車上感慨道。
待梁鳳林和余乃標乘車前往安置酒店后,干部們又折返回小院,忙著幫老兩口做好防臺風措施:找來了兩根粗木梁交叉著牢牢拴緊大門,又挨個檢查窗戶,把松動的窗鉤擰緊。
收拾完屋內,他們又把小院里散落的農具挪到屋檐下,然后輕輕關上小院大門,拉了拉門閂確認牢固,才放心離開,轉身踩著積水,匆匆趕往下一戶需要轉移的村民家。
在庵里村,這樣的場景不是個例。從當天早上6時許開始,多名干部分成幾個小組,拿著村民名單挨家排查,遇到沒人在家的就反復打電話,碰到不愿轉移的就耐心勸說,生怕漏下一戶一人。
截至下午2時許,該村所有低洼地帶的87名群眾已全部安全轉移至安里小學安置點,而余乃標和梁鳳林的順利轉移,為這場與臺風賽跑的“拉鋸戰”,畫上了一個溫馨的句號。
從堅決拒轉到安心上車,變的是老兩口的態度,不變的是基層干部“把群眾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初心,和那份“多跑一趟、多勸一句、多幫一把”的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