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活力廉江·促消費嘉年華萬事俱備,靜待當晚盛大啟動。 通訊員鐘曉丹 黃笑萱 攝

嘉年華活動現場,展銷商品琳瑯滿目。 通訊員鐘曉丹 黃笑萱 攝

廉江市民被嘉年華活動展銷產品吸引。 通訊員鐘曉丹 黃笑萱 攝

嘉年華活動現場。 通訊員鐘曉丹 黃笑萱 攝

2025活力廉江·促消費嘉年華活動車展現場。 通訊員陳偉波 攝

當地群眾在選購展銷商品。 通訊員鐘曉丹 黃笑萱 攝
●10月31日,2025活力廉江·促消費嘉年華暨潮汕英歌舞文化活動在廉江市文化廣場啟動。此次活動旨在深入貫徹落實省、市關于促進消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系列部署,以“媒體+”賦能“百千萬工程”,激發市場活力,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活動從10月31日持續至11月5日,為期六天,為廉江市民及周邊游客奉上一場集展覽、體驗、美食、文化于一體的體驗盛宴。
消費引擎全開 多維度發力釋放消費潛力
2025年廉江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持挖潛力,促消費。落實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提振汽車、家電、美食等重點消費。
今年以來,廉江通過節慶活動、產業聯動、商圈升級、農村電商等多維度發力,全面激發市場活力,推動消費提質擴容。
圍繞節慶與時令,廉江精心策劃了一系列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消費促進活動,著力打造本土消費節慶品牌。今年1月17日,隨著“粵夜粵美·廉江城北”廉江夜間經濟街區正式亮燈暨全民消費嘉年華啟動,全年促消費大幕隆重開啟。作為廉江建成的第11個美食街區,該街區迅速成為市民游客消費打卡的熱門地點。1月18日至2月16日的首屆全民消費嘉年華“消費有禮”活動,通過線上平臺增強了市民消費體驗。4月28日,廉江荔枝推介大會為特色農產品造勢。“五一”期間,廉江市積極響應湛江市“五月來花”促消費活動,聯動重點商貿企業推出豐富活動,營造了火熱的假日消費氛圍。7月18日,旅游文化美食周在塘山嶺風景區廣場開幕,集中展示了廉江的旅游、文化和美食資源。緊隨其后,廉江在東莞開展城市推介,發出暑期文旅邀約。9月19日啟動的廉江月餅美食文化周,則成功推動了“月餅+文旅+農業”的融合發展,助力地方特產向大產業升級。
家電作為廉江的支柱產業,在拓展市場上表現搶眼。今年4月15日,2025廉江家電春季(廣州)博覽會在廣州琶洲成功舉辦,現場斬獲2630萬美元訂單,實現了開門紅。10月15日,規模更大的以“智造廉江 鏈動全球”為主題的2025廉江家電秋季(廣州)博覽會啟幕,50家骨干企業集中展示智能新品,現場簽訂商品交易項目金額高達2.03億元,并落地多個海內外服務項目,為廉江家電暢通“出海”通道注入強勁動力。
此外,于10月22日在廉江啟幕的跨境電商助力“百千萬工程”湛江產業對接大會,更是匯聚各方力量,旨在為湛江特色產業搭建通往全球市場的“數字絲綢之路”,預示著廉江制造出海的新征程將邁入更廣闊的舞臺。
今年以來,廉江市線上線下協同發力,形成了“月月有活動、季季有特色、全年可持續”的促消費格局。一系列活動的成功舉辦,直接拉動了汽車、家電、餐飲、零售等消費增長,顯著提升了廉江的城市形象和商業活躍度,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消費動能。
多元內容齊聚 打造沉浸式消費文化體驗
此次舉辦的2025活力廉江·促消費嘉年華暨潮汕英歌舞文化活動是廉江市持續推進促消費,助力“百千萬工程”的又一舉措。
本次活動精心策劃,設置了六大主題展區,內容豐富多彩,形式新穎互動,充分融合了現代消費潮流與地方文化特色。
在品牌汽車展區,活動緊密對接國家關于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政策東風,集中展示多家國內知名新能源車企品牌。現場購車咨詢踴躍,一系列極具吸引力的購車換車福利,為消費者帶來了實惠。品牌家電展區同樣人氣高漲。各大家電品牌攜旗下智能、節能新品亮相,通過現場演示和優惠促銷,直接有效地刺激了家電消費市場的更新需求。游樂園區則成為孩子們的歡樂海洋。精心打造的親子互動項目,營造出熱烈、歡快的節慶氛圍,讓“活力廉江”的城市魅力在歡聲笑語中得以生動展現。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特產美食與民俗文化展演區。這里不僅集中展示了廉江及湛江本地的特色農副產品與地道美食,讓游客舌尖領略“廉江味”,更安排了多場精彩的民俗文化展。作為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被譽為“中華戰舞”的潮汕英歌舞將于11月2日、3日重磅登場,每天下午3點、5點及晚上7點、9點各上演一場。此外,11月1日晚還將舉辦星起點現代打擊樂表演。所有活動免門票入場,促進文化惠民與消費提振的深度融合。
部門協同保障 筑牢活動安全順暢運行基石
此次活動離不開廉江市各相關部門的周密部署、高效協同和堅實保障。廉江市宣傳、科工貿和信息、公安、消防、城綜、市監等部門和屬地街道辦提前介入、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為活動的順利、安全、有序進行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作為活動的協調部門,廉江市科工貿和信息化局從活動前期的策劃對接、方案細化,到活動期間的執行協調,全程跟進,確保了各項工作有章可循、銜接順暢。他們主動加強與湛江日報社等主辦、協辦單位的溝通,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和單位,有效解決了場地使用、水電供應、政策對接、保安、消防、保潔等一系列實際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