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來,湛江緊緊抓住“百千萬工程”實施契機,以破解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為靶心,通過中心城區引領、縣城載體支撐、鄉村內生增長、基建網絡賦能“四輪驅動”,奏響全域協調發展的壯美樂章,一幅“城有品位、縣有活力、鄉有韻味”的城鄉畫卷在湛江大地徐徐鋪展。
 隨著廣湛高鐵通車的日益臨近,湛江北站站房裝修工作正在加班加點有序推進。記者郎樹臣 攝
隨著廣湛高鐵通車的日益臨近,湛江北站站房裝修工作正在加班加點有序推進。記者郎樹臣 攝
中心城區輻射力持續增強,為全域發展立起“強核”。湛江以城市更新為筆,繪就半島風情新圖景:“凈、暢”專項行動常態化推進,愛國衛生運動深入街巷,更新后的老舊小區煥發新生,城市風貌愈發亮麗。高鐵新城建設現場一派火熱,紫荊大道建設進度條接近滿載,這條連通湛江北站樞紐與機場路的“主動脈”即將貫通,與湛陽路等6條市政道路構建起新城交通骨架。西城片區、海東新區、吳川空港經濟區同步發力,形成多極支撐的高水平城市發展格局,輻射帶動能力持續躍升。
 媒體記者團參觀雷州市龍門鎮“美麗客廳”。記者歐陽澤 陳廣灝 攝
媒體記者團參觀雷州市龍門鎮“美麗客廳”。記者歐陽澤 陳廣灝 攝
 在吳川市吳陽鎮“吳陽客廳”,市民參觀“潮起狀元里·揚帆百千萬——我想我是海”小林主題漫畫攝影展。記者張鋒鋒 攝
在吳川市吳陽鎮“吳陽客廳”,市民參觀“潮起狀元里·揚帆百千萬——我想我是海”小林主題漫畫攝影展。記者張鋒鋒 攝
縣城綜合承載力穩步提升,成為城鄉聯動“樞紐”。以雷州、廉江、遂溪試點為牽引,湛江推動縣城向“功能完善”轉型。雷州市作為省級新型城鎮化試點,交出亮眼答卷:2025年前三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激增109.3%,排名全市第一;房地產投資和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幅雙雙躍升全市首位。當前,我市正在謀劃建設的環半島濱海旅游公路,將把工業重鎮的活力、文旅名鎮的底蘊、農業大鎮的豐饒融為一體,串珠成鏈,實現縣鎮村聯動發展,推動全市“百千萬工程”整體躍升。
 赤坎區寸金二橫路墻繪的非遺項目——木偶戲吸引孩子們的目光。 記者郎樹臣 攝
赤坎區寸金二橫路墻繪的非遺項目——木偶戲吸引孩子們的目光。 記者郎樹臣 攝
 湛江市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主題活動,志愿者派發垃圾分類宣傳資料。記者殷翊展 攝
湛江市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主題活動,志愿者派發垃圾分類宣傳資料。記者殷翊展 攝
鄉村發展內生力不斷激活,夯實全域振興“根基”。湛江深耕“土特產”文章,讓鄉村產業既有“土味道”又具“新活力”。雷州流沙灣1號海域入選國家級海洋牧場,“湛農1號”智能養殖平臺投產,全國每10條金鯧魚就有一條來自這里,年產值達14.31億元。楊家蜜薯、覃斗芒果等特色農產品躋身“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通過“電商+產業帶”模式遠銷海內外,2023年至2025年流沙珍珠電商銷售額約2億元。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入推進,一批兼具生態美與產業興的鄉村振興示范帶相繼建成,讓鄉村既有“顏值”更有“產值”。
 環北廣東工程施工D1標廉江泵站建設現場。 記者張鋒鋒 攝
環北廣東工程施工D1標廉江泵站建設現場。 記者張鋒鋒 攝
基礎設施支撐力全面強化,織密協調發展“脈絡”。交通網絡加速成型,湛海、合湛高鐵建設緊鑼密鼓,“一核四聯”現代化運輸體系逐步構建,空港、海港、陸港聯動愈發高效。水利保障更加堅實,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湛江分干線項目穩步推進,廉江泵站高位水池沖刺封頂。工程預計2031年建成通水,屆時將串聯沿線12座水庫,構建起“江庫聯動”的水資源調配網絡,直接惠及1800多萬群眾。
 霞山區特呈島獨特的海島風情吸引眾多游客。記者張鋒鋒 攝
霞山區特呈島獨特的海島風情吸引眾多游客。記者張鋒鋒 攝
從新城片區的拔地而起,到縣城工業的集聚成勢,再到鄉村產業的蓬勃發展,湛江以“百千萬工程”為紐帶,讓城市與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如今的湛江,全域發展潛力持續釋放,正以城鄉融合的堅實步伐,向著省域副中心城市目標穩步邁進。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