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雷州流沙灣海域的南雁海洋牧場,工人們在捕魚。
金秋時節,雷州流沙灣海域的533座深水網箱錯落有致。這是雷州市立足優質海域資源,構建“科技興海、產業強海、生態護?!卑l展格局的一個縮影。
打造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
聚焦深藍糧倉建設,全市已投產重力深水網箱650個、桁架智能養殖平臺3個,年產值約10億元。
其中全球首創半潛桁架式養殖平臺“海威1號”“海威2號”實現全數字化管理,單平臺養殖水體達3萬立方米,可抗14級風浪,人力成本降低60%。
創新“四季接力”模式,在流沙灣海洋牧場實施“春苗秋收+秋苗春捕”雙季輪作,通過5次分網換箱的精細化管控,突破生產周期限制,實現全年穩定供應。
2024年,流沙灣1號海域成功獲批國家級海洋牧場,計劃投放礁體1040個,打造融生態海洋、綠色海產、旅游服務功能為一體的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
構建全鏈條攻克“卡脖子”難題
強化政產學研融合,構建“研發—育種—推廣”種業全鏈條。依托廣東海威集團林浩然院士工作站,攻克海水魚苗種培育關鍵技術,成功選育南美白對蝦耐病新品系,打破種蝦進口依賴;突破硇洲族大黃魚人工繁育技術,培育仔魚超100萬尾,海威種業獲批省級大黃魚原良種場,實現南海高溫海域大黃魚養殖“零的突破”。
強化魚苗培育基地電力保障。雷州市打造“雙保險”供電體系,確保循環水處理系統全年無休,恒溫循環水系統保障東星斑、金鯧魚等名貴魚種存活率提升至60%,育苗周期縮短20天。
大力推動種苗基地規模化發展。目前雷州市建成水產種苗場(有證)的11家,年產對蝦苗148億尾,海水魚苗3426萬尾,貝苗約41億粒。
舉辦技術指導座談會。8月20日,廣東省現代化海洋牧場種業攻關技術推廣指導活動在雷州市舉行,提高企業、養殖戶技術水平,為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賦能。
延伸海產品高附加值產業鏈
深加工延伸產業鏈。雷州市擁有33家水產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6.4萬噸,建成冷鏈庫容24萬立方米。培育尊鼎珍珠、恒業高新等6家精深加工專精特新企業,開發金鯧魚即食產品、蝦釀酒、珍珠工藝品等高附加值品類。
支持廣東尊鼎珍珠公司打造“孵化—加工—銷售”一體化基地,“流沙南珠”獲評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帶動珍珠產業產值年增15%;盤活東里鎮閑置蝦塘558畝,通過設施化和標準化改造,建成總養殖水體40000平方米的對蝦現代化養殖示范基地,每年總產量約300萬斤,產值約6000萬元。
創新紅樹林種養模式
三年來,雷州市積極開展紅樹林營造修復工作,通過退塘還林和宜林灘涂造林,并根據因地制宜原則,選擇種植白骨壤、桐華樹等紅樹林樹種,實施紅樹林造林項目,不斷加大推進創建“紅樹林之城”建設力度。近兩年間,全市萬畝級紅樹林示范區營造修復面積達153畝。
創新“種養耦合”模式,在紅樹林保護區周邊發展生態混養,實現碳匯增容與經濟效益雙贏。在雷高鎮,建成180畝紅樹林種養耦合示范基地,其中紅樹成活率達95%,形成“生態優—品質高—收益好”的良性循環。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