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晚,CCTV4《走遍中國》欄目播出《鮮美湛江:蔚藍守護》,聚焦湛江生物多樣性;10月21日晚,該欄目播出《鮮美湛江:多彩沃土》,看新農人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三面環海的雷州半島,一場關于生態保護與鄉村振興的雙重敘事正在展開。央視《走遍中國》欄目連續兩天聚焦湛江,以《蔚藍守護》與《多彩沃土》為題,勾勒出“鮮美湛江”的動人模樣。
這趟跟著鏡頭走遍雷州半島的“鮮美”之旅,并非單一的味覺體驗,而是將生態之鮮活、產業之多彩、生活之美好進行有機融合,展現了新時代湛江在守護自然稟賦與激活發展動能之間找到的平衡之道——
“鮮美”的底色,是對生態的堅守。三面環海的地理特質,令湛江孕育出珊瑚礁、紅樹林與中華白海豚共生的獨特生態系統。對大自然饋贈的“保鮮”,源于系統性的守護智慧。湛江的生態保護從未止步于單一物種的拯救,而是構建起科技監測、制度保障與社會參與的立體網絡。從運用生物識別技術建立物種數據庫實現精準管護,到創新推出專項保險、發布司法保護令筑牢制度防線,再到民間環保組織通過科普活動凝聚社會共識,每一項舉措都在為守護“鮮美湛江”注入可持續的動力。更令湛江人自豪的是,這種守護沒有“只能遠觀”的距離感,反而在海底種珊瑚、傍晚逛棧道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中,讓“海底花園”與“海中森林”持續煥發生機,也讓“鮮美”有了最堅實的全民支撐。
“鮮美”的內核,是在發展中創新。如果說生態守護守住了“鮮”的源頭,那么科技創新與業態升級則賦予了“美”的內涵。湛江的新農人群體與科研力量,用自己的努力與堅持,書寫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湛江篇章,將自然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在海洋,從傳統漁排到深遠海養殖平臺,裝備升級讓“藍色糧倉”既保障了漁獲的品質,又避免了近海生態壓力,實現了“耕海牧漁”的現代化轉型;在陸地,依托火山沃土等獨特資源,通過品種改良、土壤優化與品牌塑造,讓傳統農作物擺脫低價競爭,走向高端市場與國際舞臺。更值得稱道的是,湛江在推進“百千萬工程”加力提速中,不管是海里還是地里,都不只是“產出東西”,還能“產出樂趣”,這就是“美”的門道。讓“鮮美”從自然資源延伸為經濟活力。
“鮮美湛江”,就是生態與發展的雙向奔赴——生態保護從來不是發展的負擔,而是最寶貴的發展資源;產業發展也絕非生態的天敵,反而能為守護提供持續動力。良好的海洋生態孕育了高價值的水產資源,優質的土地生態產出了特色農產品,獨特的生態景觀吸引了文旅消費,生態優勢通過創新轉化形成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而產業升級帶來的發展,又反哺于生態修復工程、保護設施建設與科普宣傳推廣,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鮮美湛江”的動人模樣,藏著湛江人的智慧:先穩穩護好大自然饋贈的“鮮”,再把這份“鮮”釀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美”,最后“鮮”和“美”成了“最佳拍檔”——既讓自然資源越來越“鮮”,又讓美好日子越過越“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