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用歌聲唱出湛江漁民的快樂,還要跳一段紅樹林邊的椰林舞!”“我的舞蹈動作里加了浪花翻涌的造型,代表湛江的海浪!”……
為助力全運會盛事,展現湛江城市活力,推動群眾體育高質量發展,11月1日至2日,由湛江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指導,湛江日報社主辦的“活力湛江?全運童星”少兒才藝選拔活動正式啟動。活動現場,小選手們用清亮的嗓音、優美的舞蹈、自信的表達,將對家鄉的熱愛與全運激情串聯,為觀眾獻上一場充滿童真又元氣滿滿的才藝盛宴。
評判升級:語言、表演雙維度,舞臺綜合實力成關鍵
“今年的活動不止看‘說’,更要看‘演’!”活動評審專家姚遠老師介紹,小主持人賽以“清晰度、流暢性、表現力”為核心評判標準,要求口齒清晰如“大珠小珠落玉盤”、表達自然不“背稿”、舞臺眼神手勢有感染力。

而歌手與舞者賽道的評審更注重“情感傳遞與主題融合”,能否通過旋律或肢體語言,展現湛江特色與全運精神。“唱湛江的歌,要唱出味道!”評審老師舉例,改編漁歌的曲目,既要保留傳統調式的悠揚,又要加入少年人的朝氣;若是唱體育勵志歌曲,聲音里的“沖勁”比技巧更重要。
此外,姚遠觀察到,不少孩子因舞臺經驗少顯得拘謹,“但這就是比賽的意義——哪怕摔個小跟頭,積累的舞臺經驗對未來培養語言人才都珍貴。咱們湛江的藝術苗子,就得從這種實戰里練出來!”
舞臺直擊:童聲唱家鄉,舞步躍浪尖,華彩扮相盡顯少年風采
活動現場,小主持、小歌手、小舞者們的表現相當亮眼。


身著華服的小主持站在舞臺中央,手握話筒,聲音清脆而堅定,自然的肢體動作、真摯的情感流露,讓評委點頭稱贊。
穿著織錦圖案民族服飾的小歌手,以清亮的嗓音演唱湛江童謠,每一步走位都帶著傳統舞蹈的韻律,眉眼間是藏不住的自信。
身著漢服的小舞者以一段融合古典舞與現代元素的獨舞驚艷全場,旋轉時裙擺如浪花翻涌,收尾動作干凈利落。
他們臺風自然,落落大方,用靈動的表演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活力完美融合,生動展現了湛江青少年良好的精神風貌與藝術修養。


小選手有話說:湛江的海鮮、紅樹林和全紅嬋都要“秀”出去
“要是當上全運會小主播,我肯定先介紹咱湛江運動員有多厲害!”金沙灣學校三年級學生何芊慧說,“媽媽說全紅嬋姐姐跳水可刻苦了,天天泡在水池里練,她就是我們湛江的驕傲!我還要講講咱這兒的運動員怎么拼,讓全國都知道湛江人有多牛!”
另一位選手、廉江市實驗中學的鐘佩蕓則分享了“緊張到自如”的備賽故事:“我在學校兩周才回一次家,平時作業多,這個比賽的稿子我只練過一次。”她撓撓頭笑道,“上臺前特別慌,很緊張。不過后來慢慢調整過來了,后半段說得順多了。”提到若成為報社全運會小主播的規劃,她眼睛發亮:“我想講講湛江的歷史文化,比如那些有特色的民族傳統;還要帶大家看看咱的紅樹林,那可是全國聞名的‘海上森林’,特別美!”
“這次比賽讓我學到了好多!”鐘佩蕓補充道,“備稿時我把‘全運精神’和自己的經歷聯系起來,比如堅持練琴、學習,慢慢發現堅持真的能帶來進步。最大的收獲就是積累了經驗,以后再上臺肯定更穩!”


家長反饋:孩子不僅“練膽兒”,更懂家鄉了
“以前孩子只盯著課本,現在居然主動問我‘湛江最近有啥體育新聞’。”家長林女士感慨,“比賽讓孩子關注到全運會這樣的盛事,還補上了校園里缺少的時事教育。”她提到,自己借機給孩子科普了全紅嬋等湛江運動員的故事,“孩子聽了特別激動,說原來咱湛江人這么厲害!”
活動現場,像林女士這樣的家長不在少數。不少家長表示,孩子從“不敢上臺”到“主動練稿”,從“只聊動畫片”到“能講家鄉特色”,不僅膽量大了,對家鄉的認同感也更足了。




據悉,本次活動以“線上直播+線下展演”雙通道進行,最終評選出的優秀小選手將有機會擔任湛江日報社全運會期間的新聞小主播、全運會主題歌曲出鏡小歌手、小舞者,并優先參與2026年湛江村晚主會場表演。活動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希望通過孩子的視角,用童聲傳遞湛江的活力與熱情,既為全運會添彩,更讓全國觀眾看到這座海濱城市的獨特魅力。這里有拼搏的運動員、有美麗的紅樹林,更有敢闖敢拼的湛江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