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確認:人去世賬號不回收、朋友圈不清理
近日,話題“人去世了微信朋友圈會消失嗎”在網上引發關注。記者16日從微信確認,從今年9月開始,微信對長時間不使用的微信賬號已不再進行回收處理,不活躍賬號的朋友圈內容同樣不會清理。
針對朋友圈為什么沒有二次編輯和訪客功能,微信公關總監“@微信粥姨”10月15日在播客中表示,微信朋友圈不會有訪客功能,“微信在涉及產品邏輯的時候不希望給大家增加更大的社交壓力”。此外,朋友圈不太可能出二次編輯功能,她指出:“朋友圈是記錄一個人的歷史,一個人的人生是沒有辦法回去修改的,所以也不好讓人輕易去篡改自己的編年史”。
如果直系親屬離世,想要拿回他的賬號可以有什么辦法?華南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廣東數據資產登記合規委員會委員馬顏昕表示,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會通過拿到去世親屬手機的方式,登錄、訪問他的互聯網平臺的賬號。但他也指出:“關于賬號的繼承和處置,還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地方。例如,逝者賬號里的聊天記錄、通訊錄等,可能涉及逝者不愿意家屬了解的信息或第三人隱私;同時,這些數據也被法律專家認為,由于人格性過強、不產生直接的經濟價值等原因,不具備獨立的財產屬性;此外,在一些法律實踐中,逝者直系親屬,對于賬號內數據的歸屬和處置,也可能產生爭議。”
有網友談到,如果做了類似“三天可見”的設置,家屬拿回賬號就能更好懷念逝者。對此,主流法律意見認為,逝者對朋友圈內容設置可見時間、范圍,屬于逝者生前另有安排的內容,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的保護。不過,可能很多用戶在設置時并沒有考慮過去世后的情況,這個議題有待繼續討論。
對外經貿大學數字經濟與法律創新研究中心主任許可表示:“因為平臺賬號資源有限、安全策略等,對不活躍賬號進行回收,是互聯網平臺的通行策略。這一次,出于逝者紀念的需求,微信對不活躍賬號不執行回收策略,邁出了重大的一步。”他也強調:“關于逝者賬號的移交、繼承及逝者近親屬對個人信息查閱、刪除等問題,還需要法律、倫理專家、平臺、有關部門共同參與,深入討論,制定有溫度、合法合規且有可操作性的合同安排和法律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