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10月15日,2025年粵港澳海洋合作發展論壇在廣州市南沙區舉行。論壇發布了《“十四五”廣東海洋強省建設成效及2025年度海洋六大產業十大成果》,集中展示廣東在海洋電子信息、海上風電、海洋工程裝備、海洋生物、天然氣水合物、海洋公共服務等領域的創新突破與產業化進展。
恒燚1號海洋牧場養殖平臺。記者李忠 攝(資料圖片)
論壇現場,粵港澳三地海洋行業商會、協會和學會共同發布《粵港澳海洋行業合作倡議書》,提出共建海洋科技資源共享平臺、共建海洋人才聯合培養基地、共建藍色金融服務聯盟等多項務實舉措,標志著三地海洋合作進入機制化、系統化新階段。廣州、深圳、珠海、汕尾、湛江和香港特別行政區作為代表城市作推介,展現各自在海洋經濟領域的探索與實踐。
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2024年廣東海洋生產總值突破2萬億元,連續30年領跑全國,粵港澳大灣區“軟硬聯通”更加通暢。未來,廣東將積極依托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全面強化海洋高端資源要素的聚合力、向心力,攜手港澳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一流灣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