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中秋,是萬家圍坐、共賞明月的團圓時刻。而對于湛江人而言,今年中秋,卻因14級強臺風“麥德姆”留下了特殊的記憶——風停雨歇的街巷里,清障的鐵鍬聲、搶修的機器聲、志愿者的招呼聲交織,取代了往年的燒烤賞月歡笑聲。從臺風登陸當晚到中秋之夜,很多湛江人過了一個“中秋不眠夜”:他們舍下家中的月餅與親人,頂著余風殘雨,在疏導、清障、安置的一線奔忙。這場與風雨的較量,這座濱海之城用行動宣告:無懼風雨,湛江夠“堅”!
“堅嘢”,在粵語里是品質過硬、值得信賴的意思,也指正品、真貨。放在一座城市身上,夠“堅”又該是什么模樣?迎戰強臺風“麥德姆”的日與夜,湛江交出了答案——是危難時不退縮的“堅毅”,是災后不松勁的“堅韌”,是全城一條心的“堅強”。這樣的城市,才配得上一句:夠“堅”!
凡人英雄,相識風雨中。
湛江的“堅毅”,藏在那些逆風而上的身影里。10月5日13時許,湛江市區海濱大道的紅綠燈路口,輕型貨車被狂風掀翻的瞬間,23歲的“00后”輔警林榮幸沒有絲毫猶豫。這個第一次直面強臺風的年輕人,頂著能將人吹倒的風力沖向事故車,還不忘朝汽修店揮手呼救。當熱心市民遞來錘子,他迎著雨點與飛濺的雜物,一下下砸向擋風玻璃——手掌被玻璃劃傷也渾然不覺,只念叨著“擔心他們被玻璃割傷”。最終,他與市民手挽手組成“人墻”,將3名司乘人員穩穩護到安全區。同是風雨中,這樣的動人故事多不勝數,這樣的凡人英雄并不鮮見。危難當前,這些身影沒有“等一等”的遲疑,只有“趕緊救”的堅定。這份在險境中不退縮的勇氣,正是湛江最動人的堅毅。
連夜清障,無眠風雨中。
湛江的“堅韌”,寫在那些通宵達旦的堅守里。10月5日21時40分,風雨仍在持續,武警湛江支隊的100名官兵已攜帶油鋸、鐵鏟奔赴赤坎區的街巷。黨員組成的先鋒突擊隊沖在最前,切割倒伏的樹木、清運斷裂的枝干,雨水浸透了迷彩服,汗水混著泥漿往下淌,他們卻只想著“快一點,再快一點”——只為讓受阻的道路早日通暢。同一夜,南方電網的搶修隊在徐聞縣和安鎮展開“燈光戰”:系留無人機升空,16萬流明的光照亮7000平方米的搶修現場,隊員們在風雨中排查線路,徹夜未眠。中秋之夜,月亮或許有時會被云層遮蔽,但在這個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徹夜不熄的燈光、毫不停歇的腳步、夜以繼日的清障,完成了特殊的“接力”,也讓“堅韌”有了模樣——這是“一鼓作氣”的豪邁,是哪怕疲憊也不愿停下的擔當。
抗災復產,奮戰風雨中。
湛江的“堅強”,融在那些眾志成城的暖意里。抗災復產、重建家園,每個人都是站“C位”的主角:園林工人在清理路障時,志愿者主動加入,你鋸樹、我搬枝,分工協作好默契;徐聞縣徐海大道的水浸路段,環衛工人徒手摳出堵在下水口的垃圾,路人一句“辛苦了”便勝過千言;瓊州海峽客滾運輸停運后,當地政府迅速將448名滯留群眾轉移到徐聞實驗中學安置點,有人說“感謝你們的付出”,簡單的話語里,是對這座城市的信任。這些細節里,有陌生人之間的援手,有困境中的互相體諒,更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凝聚力。這些細碎的溫暖,拼出了湛江的“堅強”——不是靠鋼筋水泥筑起來的硬殼,而是靠每個人伸出的援手、說出的暖話、付出的真心攢起來的底氣。
中秋之夜的湛江,或許很多人沒來得及抬頭看一眼月亮,但那些在風雨中挺立的身影、徹夜不熄的燈光、心手相牽的溫度,早已拼成了彼此心中比明月更亮的風景。這風雨中的堅毅、堅韌、堅強,不是突如其來的一時爆發,而是這座城市在長久的斬風破浪中,刻進骨子里的品格——是危難時“我先上”的勇氣,是災后“不停歇”的志氣,是全城“一起扛”的豪氣。往后再提起夠“堅”,湛江人或許會想起2025年的這個中秋:風很大,但我們一起扛過來了;夜很長,但我們一起“點”亮了。那份在風雨中淬煉出的精神,會像中秋的月光一樣,照亮這座城市未來的每一段路——無懼風雨,湛江夠“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