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上午,臺風“麥德姆”過境后,海濱大道北段上一片狼藉,一群志愿者正緊張地清理道路障礙。
10月5日14時50分,強臺風“麥德姆”攜狂風暴雨在湛江市徐聞縣東部沿海登陸,中心最大風力遠超此前的超強臺風“樺加沙”。10至12級風圈裹挾著傾盆大雨席卷粵西大地,樹木倒伏、道路中斷、房屋受損,整座城市瞬間陷入風雨飄搖之中。
面對這場來勢洶洶的天災,湛江人眾志成城,齊心協力筑起守護生命的堅固防線。在一次次緊急救援與災后重建中,這座城市以“堅毅、堅韌、堅強”的精神品格,書寫了感人至深的抗災篇章。
逆風而行:生命通道上的堅毅擔當
“家里窗戶被吹破,雨全灌進來了,三個孩子嚇得直哭……”10月5日下午2時30分,海安派出所的求助電話在狂風中急促響起。民警沒有絲毫遲疑,頂著狂風趕赴現場,將譚女士和三名年幼的孩子轉移至水井社區安置點。
10月5日,坑仔村后備干部何運適在巡查時,發現王婆婆正背著包裹準備離開,何運適急忙攔下老人。得知老人因牽掛家中未鎖門,放心不下想回去查看時,他當即決定護送老人。到老人家中仔細檢查、重新鎖門后,又小心翼翼將其送回安置點。
10月5日上午9時許,坡頭區南三鎮北灶上村一名腎移植術后患者突發高燒嘔吐,急需離島就醫,可南三大橋及高速入口已因防臺實施封控。鎮干部一邊安撫情緒,一邊迅速啟動應急聯動機制,與封控指揮點、公安交警等部門緊急協調。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一條跨越封控區域的綠色通道迅速開辟,載著患者的車輛一路疾馳,及時抵達醫院接受救治。家屬事后哽咽致謝:“臺風無情人有情,政府把我們老百姓的急難愁盼放在心上!”
5名外地游客護送急需就醫的老人誤入遂城街道風朗村委會轄區,倒伏的樹木將村道死死阻斷。駐點組與村委會干部們打著手電筒,在齊膝深的積水中清理路障,鋸子卡住了就用手拽,樹枝劃破了皮膚渾然不覺。最終,生命通道準時打通,游客順利抵達縣城醫院。
微光匯聚:凡人善舉中的堅韌力量
10月5日下午4時許,赤坎街頭一名老人被狂風卷得幾乎懸空,只能死死抱住路邊大樹,身體在風雨中劇烈搖晃。危急時刻,家住寸金華府小區的莫先生在微信群看到這個消息,抓起雨衣就沖進風雨。他弓著身子逆風前行,每一步都要與呼嘯的狂風抗爭,終于穩穩扶住搖搖欲墜的老人,一步步將其護送到安全區域。這位未曾留下全名的“雨衣大哥”,用凡人善舉詮釋著湛江人的堅韌底色。
10月5日中午1時許,在海濱大道的十字路口,一輛輕型貨車被狂風掀翻,三名駕乘人員被困車內。23歲的“00后”輔警林榮幸正在附近執勤,他目睹貨車側翻的瞬間,立刻朝不遠處的汽修店揮手呼救。汽修店老板毫不猶豫地帶著錘子趕來,兩人在狂風中合力砸破擋風玻璃。“風太大了,貨車一直在晃,我生怕他們被玻璃割傷。”林榮幸事后回憶,手部被玻璃劃傷也渾然不覺。當被困者獲救后,兩人又與群眾手拉手組成“人墻”,將三人護送至安全地帶。
10月5日晚上8時30分,湛江市藍天救援隊在徐聞縣大水橋平渠發現一名被困水中15分鐘的男子。隊員們頂著湍急水流展開救援,剛將人救上岸,又發現一輛汽車內有1歲孩童嘔吐不止,同時遠處傳來落水呼救聲。隊長當機立斷:“兩人送孩子去醫院,其他人下水救人!”在漆黑的雨夜中,隊員們分工協作,最終成功解救兩名受困者。截至10月5日18時,僅湛江消防就處置臺風相關警情67起,營救10人、疏散轉移57人。
向陽而生:災后重建中的堅強底色
10月6日清晨,臺風“麥德姆”已漸漸遠去,但城市滿目瘡痍:倒伏的樹木阻斷了道路,斷裂的電線懸在空中,積水深處暗藏險情。然而,天剛蒙蒙亮,湛江的街頭已響起勞作的聲響——從黨員干部到普通市民,從企業商戶到救援隊伍,一場全員參與的災后重建戰迅速打響,匯聚成“堅強”的磅礴力量。
受臺風及雨勢影響,全市多條道路出現斷枝散落、阻塞道路、積水淤堵等情況。湛江交警連夜對阻斷道路的倒伏樹木、斷枝殘葉進行切割、清運,扶正加固護欄,拖移故障車輛。同時加派警力開展全域巡邏管控,發現倒伏樹木、廣告牌等障礙物時,小件障礙由執勤人員冒雨清理,大件障礙第一時間上報交通指揮中心并同步增設警示標志。加速路面積水排放,排除安全隱患。
6日清晨,在海濱大道北段,數十名身著迷彩服的海軍官兵成為最早投入清障的力量。他們揮舞著鐵鍬、電鋸,將粗壯的倒伏樹木鋸斷、搬運,汗水浸透了衣背,卻沒有人停下歇息。“早一分鐘清障,群眾就能早一分鐘恢復出行。”一名官兵抹了把臉上的汗水,轉身又扛起一截斷枝。在赤坎區康順路,消防員們或攀爬樹干切割危險枝干,或在地面合力搬運木材,市民群眾自發加入隊伍,鐵鍬與砍刀的碰撞聲交織成災后重建的交響曲。
在霞山區解放街道民享東社區的清障現場,社區工作人員、街道干部、人民醫院職工、民兵隊伍并肩作戰,有的清理斷枝,有的疏導積水,有的排查隱患。“大家搭把手,把這棵樹抬到路邊!”隨著一聲呼喊,十幾雙手同時抓住樹干,齊心協力將其移開。廉江城北街道的干部職工則分片包干,對轄區主干道的倒伏林木、破損廣告牌進行全面清理,力爭最短時間恢復道路暢通。
電力搶修現場同樣是爭分奪秒的戰場。臺風造成電網嚴重受損,1.3萬廣東電網鐵軍取消休假,1萬余名搶修復電支援人員帶著170臺應急發電車、550臺應急發電機堅守崗位。湛江供電局早在4日就將應急響應提升至I級,臺風一過,搶修人員立刻奔赴各個故障點。“一戶都不能少,我們一定盡快恢復供電。”搶修人員的誓言,在晨光中格外堅定。
企業的擔當同樣溫暖人心。美立園林機械負責人郭遠樹得知災后清障急需工具,第一時間聯系相關部門,免費支援10臺油鋸用于救災。“看到大家都在為恢復家園拼命,我也想盡一份力。”郭遠樹的話語樸實卻有力,這些油鋸迅速分發到各清障點位,大幅提升了樹木切割、道路疏通的效率,成為災后重建中的得力幫手。
從臺風登陸時的緊急救援,到風雨減弱后的清障復產,湛江大地上的每一個身影都在詮釋著特殊的城市精神。海安鎮黨員干部的一碗熱粥、何運適對王婆婆的往返護送,郭遠樹捐贈的10臺油鋸,是于細微處見真情的溫暖;林榮幸砸向車窗的錘子、“雨衣大哥”伸出的援手、藍天隊員的水中救援,是危難時顯擔當的勇敢;官兵警察們的汗水、電網鐵軍的堅守、市民群眾的自發參與,是風雨過后重建家園的希望。
正如湛江紅樹林在潮起潮落中愈發繁茂,這座城市的精神內核也在一次次風雨洗禮中愈發鮮明。臺風“麥德姆”帶來了破壞,卻見證了湛江人的堅毅擔當、堅韌品格與堅強意志。當陽光重新灑滿湛江大地,那些風雨中的逆行身影、溫暖瞬間,早已沉淀為這座城市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湛江兒女在未來的道路上繼續迎風而上、向陽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