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風呼嘯,巨浪滔天,湛江這座海濱城市再次迎來與強臺風的正面交鋒。
今年第21號臺風“麥德姆”已于10月5日14時50分前后在湛江市徐聞縣東部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4級。
面對來勢洶洶的臺風“麥德姆”,湛江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分秒必爭的緊迫感,組織動員一切力量,全面落實防風救災措施。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聞“風”而動、向“險”而行,帶領群眾在狂風暴雨中筑起一道守護湛江的“鋼鐵長城”。
黨組織筑堡壘
平急轉換一鍵切入臨戰狀態
臺風“麥德姆”逼近之際,湛江迅速啟動“平急轉換”機制。全市1.28萬名三防責任人全員取消休假、全體到崗到位,17603名應急儲備人員迅速集結,建立起“市縣鎮村”四級聯動指揮體系,全市上下進入臨戰狀態。
徐聞縣海安鎮黨委在抗擊臺風一線成立7個臨時黨支部,將全鎮劃分為27個防風責任區,強化“人防+技防+物防”的部門合力防御措施,無人機空中巡查、黨員地面排查、視頻實時監控,科技賦能讓防風工作更加精準高效。海安鎮通過定點值守與動態巡邏相結合,并出動無人機進行環鎮探視,及時排查出重點區域滯留人員12人,快速巡查海邊、低洼地帶從事捕魚、釣魚等水上活動8人,監測邊坡、河道等地質災害隱患2處,景區累計疏導車輛40余輛、勸返游客200余人。
臺風“麥德姆”裹挾狂風暴雨逼近,雷州市調風鎮坎園村上空烏云密布。危急時刻,臨時黨支部迅速集結村中18名黨員組成黨員先鋒隊,他們化身風雨里的“逆行者”,頂風冒雨挨家排查,蹚著積水勸說低洼地帶群眾轉移,用肩膀扛起救援物資,逐戶護送老人小孩,為117名低洼地帶群眾撐起“安全傘”。
在解放街道,社區“兩委”干部在臨時黨支部的統籌協調下,逐一對“一老一小一弱一困”等重點群體精準對接,深入開展“敲門行動”,耐心勸導居民轉移。一位行動不便的老人起初不愿離開,社區干部耐心勸說:“我們會把您的家當都安置好,人在,希望就在!”真摯的話語打動了老人,最終配合轉移。
風雨中,這樣的場景不斷上演——
麻章區太平鎮充分發揮臨時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組織黨員干部對番薯園、魚塭養殖區等重點區域開展“拉網式”隱患排查;吳川市王村港鎮黨委組織黨員干部對漁港碼頭開展防御臺風安全巡查,勸離海邊垂釣人員8名,勸返游客280多名……
風雨中,總有一些瞬間讓人動容。
坡頭區南三鎮值班室接到北灶上村群眾緊急求助:其腎移植術后妻子突發高燒、嘔吐等癥狀,需緊急離島赴醫院治療。但因防臺風管控,南三大橋及高速入口等交通要道已實施封控。南三鎮黨委高度重視,迅速啟動應急聯動機制,聯合現場封控指揮點、公安交警等部門,針對特殊醫療需求開辟綠色通道。在確保防臺風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協調放行求助車輛,患者得到及時救治。
廉江市推動組建454個臨時黨支部,吸納2.6萬余名黨員投身防風一線;遂溪縣依托“雙報到”機制優勢與網格化管理效能,統籌召集351個臨時黨組織……
從南極村到東海島,從城區到漁村,一張嚴密的防風網絡迅速鋪開。湛江在一線組建臨時黨支部1985個,吸納各級各類黨員8.7萬名,累計組織轉移各類人員115156人,做到“應轉盡轉”。
黨員沖鋒一線
逆風挺身守護群眾生命安全
“我是黨員,我先上!”在風雨最猛烈的地方,總能看到黨員干部逆風前行的身影。
“受臺風‘麥德姆’強風暴雨影響,西湖一橫路水庫附近7名群眾車輛滯行,被困馬路護欄旁,無法自主轉移,面臨風吹雨淋及墜物砸傷風險?!?0月5日13時5分,雷州市西湖街道接到雷州市三防辦緊急通報。
險情就是命令。西湖街道黨工委迅速啟動應急響應,黨員干部主動請纓,由值班黨員干部、派出所民警共8人組成黨員救援突擊隊,攜帶應急雨衣、救生繩等物資火速趕赴現場。
現場面包車輛左輪懸空,風力逐漸變大,現場桉樹被吹得變形,隨時斷裂,車輛已經傾斜,形勢緊迫。黨員救援突擊隊立即實施救援,一小時不到便完成全員轉移,并將滯留群眾安置至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同步提供熱水、食品、棉被等物資,協助開展醫療檢查,確認所有人身體無礙。
“臺風快來了,抓緊回港!”“這艘船靠得有點松,趕緊加固!”……發布臺風預警后,廉江市良垌鎮黨員先鋒隊抵達漁港,向漁民喊話的同時,沿著碼頭逐一核對回港漁船的纜繩是否系牢、錨鏈是否穩固。
由良垌鎮漁政中隊、農辦及村干部組成的聯合巡查組,沿碼頭步道穿梭于回港漁船間,逐船開展全方位巡查,逐一核查船只錨定牢固度,叮囑船主臺風期間絕不能出海。10月4日正午之前,良垌鎮轄區內131艘船全部安全回港避風。在呼嘯的海風中,由黨員干部用擔當與溫情筑起的防線,正靜靜守護著每一個家的安寧。
國慶中秋假期的湛江,原本車水馬龍,卻因臺風改變了節奏。
針對受瓊州海峽全線停航影響大量車輛旅客滯留徐聞的困境,徐聞縣黨委統籌組織黨員干部、志愿者及交通、公安等部門,緊急抽調300名黨員干部,聯動兩新組織、志愿者等200人,落實對過海旅客人員勸導轉移、安置點服務、運力保障等工作任務,為495輛滯留貨車的司機旅客提供暖心保障,共轉移611人到安置點,并在臨時安置點備好500份席子、500張被子、1000份餐食,全面保障滯留徐聞的外地人員基本生活需求。
在赤坎老街,中山街道黨員志愿者身穿志愿者服,開著電動車穿梭在小巷中,手中的小喇叭不斷地播放著防風提醒:“各位游客,強臺風‘麥德姆’將到來,請大家安排好游玩時間,有序離開老街景區,謝謝!”與此同時,赤坎區沙灣街道金沙灣社區黨員干部堅守海濱浴場,直到確認最后一名游客安全離開才放心。
湛江建立假期調配機制,動員全市上下迅速投入防風防汛工作,在一線成立防風防汛黨員先鋒隊、應急隊2099支,用好122支鎮級、1992支村級防風應急預備隊伍,發動全市2.09萬名市縣鎮三級機關黨員干部下沉防風一線,落細落實各項防抗臺風措施。
黨群風雨同舟
同心同德迎戰防風防汛硬仗
在風雨面前,黨組織與群眾心手相連,筑起了堅不可摧的防風堤壩。
“此次臺風將帶來大暴雨,會導致水體環境惡化,削弱對蝦免疫力,還會形成‘災后病’暴發,必須在臺風來臨前爭分奪秒搶收?!别B殖戶符小立邊說邊將網兜里的對蝦分類裝筐。在徐聞縣和安鎮“萬畝蝦田”養殖基地,100多名養殖戶在鎮“兩新”黨支部指導下搶收對蝦。同時,黨支部還組織黨員幫助加固蝦場、疏通渠道,全力守護養殖戶的“錢袋子”。
在雷州市覃斗鎮,臺風防御戰處處涌動“黨群同心”的暖流。鎮村兩級黨員干部沖鋒在前,從清理排水口的泥濘到奔走于轉移群眾的街巷,從徒手清淤的“臟累苦”到關懷備至的“細微小”,把責任牢牢扛在肩上。看到黨員干部的付出,村民們也主動加入,有的拿來鐵鍬幫著疏通溝渠,有的協助攙扶老人轉移,有的為一線人員遞上熱水。黨員帶頭、群眾跟上,“紅色暖流”與“百姓溫情”交織,在臺風肆虐的冷雨里,共同守護著家園,讓“魚水情”愈發濃厚。
風雨無情人有情。在湛江經開區一紅綠燈路口,強風瞬間掀翻一輛輕型貨車,司機受傷被困,一名正在附近執勤的黨員干警見狀,頂風沖向現場,多位路過的群眾也毫不猶豫下車加入救援。他們合力拉開車門,攙扶出司機,并用身體在風中圍成“人墻”,為其遮雨擋風,護送至安全地區。
市海洋牧場產業鏈黨委指導各個海洋牧場開展“1對1”專項核查,積極發動養殖戶和群眾,完成海洋牧場裝備加固和水產品搶收,排查并核實漁排作業人員和海洋牧場從業人員上岸避風情況,嚴防臺風影響解除前人員冒險出海投料、收魚。
市國資公司黨委組織全體黨員干部職工齊上陣,組建黨員先鋒隊、應急隊116支,動員986名黨員干部下沉一線,聚焦老舊宿舍區、在建工地等重點區域,發動500多名群眾共同開展隱患排查,累計排查隱患139個。
風雨滌蕩中,黨員干部的步伐愈加緊湊;重整家園時,干群同心的力量愈發堅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