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21號臺風“麥德姆”正逼近徐聞縣,防汛防風進入關鍵階段。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聞“風”而動、聽“令”而行,迅速投入防御一線,以實際行動筑牢守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紅色堤壩”。
截至10月5日10時,全縣緊急避險轉移2萬余人,安置滯留司機旅客411人??h委第一時間召開緊急會議,全面部署防御工作,明確職責分工,構建縣鎮村三級聯動機制,確保應急響應高效有序。
基層黨組織迅速啟動“平急轉換”機制,全縣成立107個臨時黨支部,組建264支黨員先鋒隊、志愿服務隊和搶險突擊隊,2250多名機關黨員干部下沉社區、農村、企業等重點區域,扎實開展隱患排查、漁船回港、人員轉移、物資儲備等工作,做到應轉盡轉、不落一戶、不漏一人。
海安鎮利用手機短信、微信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并出動無人機巡查海岸線、低洼地帶和地質隱患點,實現科技賦能精準防控。同時通過定點值守與動態巡邏相結合,勸返游客200余人,疏導車輛40余輛。下洋鎮組織黨員先鋒隊在南端暖灘景區緊急撤離趕海游客1300余人,并對黨性教育基地開展隱患排查,加固門窗,修剪樹木,封堵漏洞。
徐聞縣黨員干部緊急轉移群眾。
錦和鎮各村(社區)黨組織圍繞“八個再查一遍”要求,對危舊房屋、低洼易澇點等開展拉網式排查,安全轉移35名特殊困難群眾。白茅村黨支部加強沿岸巡查,及時勸阻趕海群眾,嚴格落實“三個避讓”和“三個緊急撤離”要求。新寮鎮新豐村女干部李小玉在巡查中勸返冒險折返的漁民,并將一名獨居老人及時轉移至安全地帶,同時落實24小時輪班巡查,確保漁船人員“零返港”。
和安鎮提前統籌調度258名黨員干部,組建11支應急隊伍,協調4輛應急車待命,儲備沙袋、抽水泵、應急床、雨衣等物資,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用得上。在“萬畝蝦田”養殖基地,和安鎮“兩新”黨支部組織黨員趕赴公港、金雞等重點蝦場,加固堤壩、疏通溝渠、轉移物資、拆除簡易棚,提前預排積水,全力降低養殖損失。
徐聞縣黨員志愿者在臺風到來前拆卸太陽能路燈。
曲界鎮龍門村、儒田村黨員干部帶頭,組織群眾開展太陽能路燈拆卸行動,僅數小時便完成98盞路燈的拆卸與集中存放,有效減少財產損失。城北鄉黨員網格員在巡查中發現一處傾斜電線桿,立即聯合供電部門和群眾進行加固,成功排除安全隱患。
面對瓊州海峽停航帶來的滯留壓力,380多名黨員干部和志愿者輪班值守,有序引導安置滯留人員,用貼心服務傳遞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