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樺加沙”過境后,一項創新的應急救助模式迅速在坡頭區乾塘鎮落地。9月27日,南寨村黨群服務中心院外變身為臨時“應急超市”,油米醬醋、衛生用品、小家電等生活物資一應俱全。村民們手持面值200元的“應急物資關愛券”,根據自家需求精心挑選商品。這是公益組織積極響應有關部門應急物資政社協同保障機制,聯合發起的“政社協同·應急超市”項目,為乾塘鎮8個村95戶受災困難家庭提供了應急物資保障。
村民正在挑選保障物資。
“我牙口不好,就選點軟和的面條,這個券真是想到我們老人心里去了。”90歲的朱大爺仔細挑選后,拿著兌換的面條對這種自選模式連連稱贊。另一邊,村民余大叔拎著剛剛兌換的大米、花生油和醬油,笑容滿面地說:“家里正好缺這些,自己選的都是急用的,一點不浪費!需要什么就拿什么,特別實在。”
志愿者為村民提供送貨服務。
據了解,該項目于9月26日啟動,愛心兌換券有效期為一個月。為照顧行動不便的群眾,公益組織聯合英德市亮石志愿者協會、湛江市情暖湛江志愿者協會,于9月27日在南寨村設立臨時應急超市,并由志愿者和社工提供“上門選貨、送貨到家”服務,真正打通應急救助的“最后一米”。
南寨村村干部梁鴻基在現場協調時深有感觸:“相比之前村委會統一采購的物資,應急超市的品類更豐富,救助工作變得更精準、高效、柔性了。”他指著成人紙尿褲、小風扇等商品補充道,“這些特殊需求以往很難覆蓋,現在都能滿足。”
此次“應急超市”是政府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市場資源聯動的物資保障模式。公益組織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樣的物資保障模式既尊重了群眾意愿,也提升了救助精準度,為增強基層應急響應能力與民生保障水平探索了新路徑。
湛江云媒客戶端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