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廢水變“肥水”的生動實踐正在徐聞縣曲界鎮高坡村委會那朗村、田洋村有序推進中,用創新解法答好農村污水治理的民生考題。(據9月22日《湛江日報》)
農村污水治理作為鄉村生態振興的重要一環,直接關系到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和鄉村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各地各部門都在持續探索農村污水治理新路徑,從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到徐聞縣曲界鎮高坡村“廢水變肥水”創新實踐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人文價值,這種新方式正讓農村污水從環境負擔轉變為生態資源,實現“綠色轉身”,化作鄉村振興的新動力。
傳統的集中式的農村污水治理方式,雖能實現污水達標排放,但往往面臨建設成本高、運維難度大等難題,同時這種處理方式僅著眼于污水的無害化處理,未能充分挖掘污水中的潛在價值。相比之下,“廢水變肥水”這一新模式融合新科技力量,利用農村的自然條件如田洋村的光伏儲能,結合農業生產需求如那郎村的“廢水澆菜”,實現了污水的資源化利用、光伏發電的新場景使用、綠色發展理念的生動輸入,可謂是一舉多得。
這一創新實踐背后,是當地部門對農村實際情況的深入調研和精準把握,是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科學理念在污水治理中的生動體現。在推廣“廢水變肥水”模式時,該縣還將污水治理與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旅游發展等有機結合,不僅改善了農村的生態環境,更提升了農村的整體形象,收獲了村民的支持與點贊,也必將進一步凝聚鄉村振興的民心。
農村污水治理,不僅是污水治理方式的轉變,更是一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深入推進。讓廢水變成肥水,不僅是對資源的珍視,更是對鄉村生態與發展的深度思考。從“治水”到“用污”,是探索鄉村可持續發展的生動實踐,為鄉村生態振興開辟了新的路徑。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模式的不斷完善,相信“廢水變肥水”的農村污水治理模式將在更多的鄉村落地生根,為繪就綠色環保畫卷貢獻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