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島東山鎮龜頭村“老村長”莊宏清,和村里2000多名漁民一樣,在雷州灣一帶海域“耕海”幾十年,也和該海域的數百頭中華白海豚親密相處了幾十年。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并保護有“海洋國寶”之稱的中華白海豚,在漁業、旅游等部門的引導下,今年10月,莊宏清和幾位漁民一起自籌資金,建起了湛江首家中華白海豚保護基地。昨日,記者探訪了中華白海豚保護基地,該保護基地集白海豚科普、保護和旅游觀光于一體,不僅成為市民和游客體驗湛江“五島一灣”特色濱海旅游的好去處,還為漁民轉產轉業樹起了良好的典范。
????“漁民和白海豚有很深的感情。出海孤獨,有調皮的白海豚一路為伴,漁民多了很多樂趣;漁獲豐富,漁民都習慣挑些小魚喂給圍在船邊的海豚。它們高興時,會邊跳邊叫著從漁船邊上游過,樣子非常可愛。在我們的眼里,它們既是‘神魚’,更是出海時的‘伴侶’,我們從來都不會去傷害它們。”莊宏清說,前些年他就萌發了要結合漁民轉產轉業的政策,通過“漁家樂”的形式,讓市民和游客都能與中華白海豚“親密接觸”的想法。“今年10月,我和幾個漁民一起出資50多萬元,籌建了面積60多畝的中華白海豚保護基地,實現了我多年的愿望。”莊宏清告訴記者,他把之前養殖魚蝦的積蓄全部拿了出來。但沒想到的是,剛做好保護基地的基建,一場強臺風“彩虹”就把他的努力化為烏有。正當他以為籌建保護基地的愿望被迫“擱淺”時,身邊的朋友獲悉后紛紛伸出援手以無息貸款的方式幫他渡過了難關。
????中華白海豚自發公益保護基地的成立,將有望促使“海豚寶寶”成為湛江的一張嶄新閃亮的旅游名片。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旅游局工作人員王一鳴說,中華白海豚常在雷州灣活動,根據南京教授徐信榮和廣東海洋大學幾位教授的蹲點考察研究,雷州灣的白海豚起碼有數百頭。“湛江的‘海’文章,中華白海豚當屬一個亮點,要好好保護!”徐信榮教授說。
????為了讓保護中華白海豚的行動進一步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旅游部門目前正努力撮合成立一個中華白海豚保護基金會,以龜頭村的“漁家樂”保護開發為抓手,建設海豚科普館,新開發旅游觀光線路,對中華白海豚進行科研和保護等,帶動更多周邊漁民轉產轉業。同時,旅游部門還將與廣東海洋大學及民間組織等籌辦“海豚保護大論壇”,借助中國海洋博覽會在湛江舉辦的優勢,把海豚保護宣傳和特色旅游推廣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