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們快樂地跳進池塘。
????佛山南海的最南端處,有一個地方匯聚了由外而來的九條河涌水源頭,通連了西江,因了這九條河涌的原因,這里便稱之為九江鎮。九江承了九條河涌之盛,積聚了一小塊富裕的平原,境內河流縱橫交錯,魚多米豐。這里魚塘密布,并曾吸引鷺鳥棲息,可惜當我們到來的時候,鷺鳥已無蹤跡,只是水鄉依然平靜,進入村子的古石橋甚至還成為人們拍攝婚紗照、拍攝古裝電視劇的地方。
地理解析
魚塘環繞曾是“鷺鳥天堂”
????璜磯“鷺鳥天堂”位于九江鎮璜磯管理區東風村。這里四周魚塘環繞,附近有一片竹林,是鷺鳥曾經棲息的地方。以前每當晨曙初現之時和傍晚時分,各種白鷺、灰鷺、甘草鷺因晝伏夜出或晝出夜伏的習性而交相往返,百鳥齊鳴,與霞光美景輝映,構成一幅幅世間奇景。被稱為“鷺鳥天堂”,又稱“璜磯鶴巢”。只是如今,由于之前曾經的大規模捕殺與環境的污染,如今這里已經看不到一行白鷺上青天的美景了。
行走筆記
魚塘交錯的寧靜水鄉

午后的古村,村民走過更顯寧靜。
????前往璜磯的交通十分便利,就位于南海市的南端,距離西樵旅游景區是7公里。從西樵的市區過去,大概十分鐘車程可到。沿著鄉間公路開,很快就看到一面寫著“鷺鳥天堂———璜磯鶴巢”的牌坊。過了牌坊還有一個八角亭,綠色的琉璃瓦,很新,看來應該是剛修繕過不久,附近還有一棵大榕樹,我們把車停靠在樹下陰涼處,準備步行進入小村。
????從村前立的一塊牌子介紹上看,這里的魚塘面積多達1700畝,村口有一塊古石碑,寫著“水樓墩”。我們還未進村,便見魚塘遍布,不愧為水鄉。璜磯是屬于桑塘區,土地肥沃,河流、魚塘縱橫交錯,乃著名的魚米之鄉。
百米石橋仍保留昔日水鄉倩影

進入璜磯村要通過一座窄窄的石橋,如今這種石橋在珠三角已經很罕見了。
????整個村子就處于各種大小魚塘的包圍之中,走了百來米,最經常在圖片中看到的那座石橋出現了。石橋建在水塘上,寬度由四塊石板并排鋪就,彎彎曲曲地繞在水塘上。橋面大概只有一米見寬,沒有欄桿,橋墩也是石塊壘疊而成,現在看,感覺還是有點舊,不知何時修建,但是非常干凈,目測一下這石橋應該超過一百米,相信以前是該村唯一進出通道。
????這種石橋的樣式,以前是進出水鄉的常見路段,但如今差不多在珠三角絕跡了。許多地方的石橋被換成寬敞的水泥橋,這里保存得那么好而且還可以用也算是奇跡了。我們步行過橋的時候,有村民騎著單車與摩托車熟練地一晃而過,那么窄的地方,他們已經習慣如此飛馳,相比我們如履薄冰地慢慢走,真是深刻體會熟能生巧一詞。
鷺鳥渺然無蹤,竹林依然靜謐
????過了石板橋進村,便看到水鄉的守護者大榕樹立于一邊,村民說,那是風水樹,保佑著這個村莊風調雨順。我們過橋后,站在村口望向水塘旁邊的竹林,這片竹林就曾經是幾萬鷺鳥居住的“鷺鳥天堂”。但可惜的是,任憑我們怎樣努力瞭望,連只鷺影也看不到。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能聽到吱吱喳喳的鳥鳴聲。于是,我們決定進村繞到另一邊碰一下運氣。
????村莊不是很大,有點古樸。我們很快走到竹林的另外一邊,只見竹林的周圍是五個彼此相連互通的魚塘,竹林與池塘構成了鷺鳥的生活天堂。但陪伴我們的依然只是小鳥的叫聲,鷺鳥的依然不見其蹤。
????由于水分充足、土壤肥沃,這里的竹林生得密密麻麻,一點風都不透。看著這片幽靜的勒竹林,感覺鬧市中隱藏的一方世外桃源,竹林之下,池塘如鏡,池水和竹林同樣碧綠,望之忘俗。雖然沒有看見鷺鳥的身影,但眼前出現的場景也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
專業審視
復雜的利益鏈條中,何時重現鷺鳥天堂
????村民說,以往詩句中“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景象,近在咫尺,而今這里的鳥幾近絕跡,原本鷺鳥云集的竹林,如今只是一片未開墾的老竹林。
????也許,因為這片竹林與人類的距離太接近、因為周圍環境被污染,利益分配不均導致獵殺鷺鳥現象出現,還有,這里雖然曾設為景區,但并沒有進行開發管理,也令很多捕鳥者輕易入林……但追究這些原因已無必要,重要的是,以后怎么辦?
????鳥類在幾十年來自然的選擇下,選擇一處地方居住,并形成一方鳥的天堂,委實不易,但是毀滅它,卻只是幾年間的事。鷺鳥是一種非常獨特的資源。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是一個復雜的問題,環境破壞了,要恢復就難上加難。
????與村民的攀談結果,就是我們帶著沉重的心情離開這個現在有點名存實亡的“鷺鳥天堂”。原路返回,重新走上曲折的石板橋。雖然沒有鷺鳥,但眼前水鄉依然平靜安詳。任何一方水土的建設均是不易,現在看似不夠一帆風順,但是如果能夠引起重視,也許這個鷺鳥天堂還會重現生機?也許吧,至少,竹林里的鳥鳴聲還提醒著我,小鳥們會回來的。
行走攻略
????自駕線路:廣深高速-廣佛高速-南海九江鎮-再上龍(江)高(明)公路,幾公里后見路標左轉就能找到目的地:璜磯鶴巢。
????美食:九江煎堆是南海九江鎮的傳統特產。可以捎帶點手信回去。
????門票:無。
古村記憶
聽村民講述昔日壯觀景致
????我們以為來的不是時候,聽說鳥是早出晚歸的。但等到傍晚,仍然看不到期待的畫面。我們在村中行走時,有些村民看到我們帶著相機,便問我們是不是來游玩的游客,我們問起何時能看見萬鳥歸巢的景象,有位村民說,很難看到了,或許是利益分配問題,以致現在偷獵沒人管,加上附近的工業污染,鳥兒是日漸少了。
????這里的村民幾代人都生活在這個村子里,但是璜磯源自哪個朝代在此建村,卻沒人得知。幾位年長的村民眾說紛紜,但是根據當地的老人推斷,小村大概始于清朝道光年間,距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以前這里的鷺鳥主要有三個品種:白色、灰色、花斑3種。白色之中全身雪白的,被村民稱之為仙鶴,其余一概稱為鷺鳥。
????村民對鷺鳥都非常有感情,村民講,鷺鳥雖是禽類卻很有靈性,群鳥在池塘嬉戲吃魚時,必有三五只在塘基上司其站崗放哨之職,更有三兩只在上空巡邏,如遇有敵害,司哨之鳥則鳴叫報警,如有其他有攻擊性鳥類來臨,則有數只健壯的鷺鳥起而驅逐,其他的鷺鳥齊齊鳴叫聲討。但這都是以前的情景了。
????采寫:南都記者 蔡賢麗?攝影:南都記者 郭繼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