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堵車,煩躁。 記者 李向凡 攝
?
遇上堵車,是否聽到連淑女都口吐臟話?通常人們以為這是社會道德素養下降的原因,殊不知這可能是“路怒癥”的表現之一 。隨著湛江駕車族日益壯大,因開車或堵車而誘發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
“路怒癥”
開車罵罵咧咧
碰到搶道的車總想比它更狠
一看到行人亂穿馬路就想給點“顏色”
喜歡與交警頂“牛”
趙小姐是無車一族,每天坐公交上下班,一次一輛出租車從一旁強行超車,公交司機見狀就爆起粗口大罵,還駛過去搶道,阻止出租車插進車流。這樣令人驚慌的舉動趙小姐不只遇到一次,她還時常看到市民因為下車前忘了按鈴而遭到司機一通惡罵,而某些司機在人行道附近卻沒有減速的動作。
26歲的楊小姐是某公司行政經理,買車后出行雖方便了,但煩惱也隨之而來。最近開車時情緒總不太好,特別是行人亂穿馬路時,還恨不得給其點“顏色”看看。昨日,她看到一輛摩托車在面前竄過,立即破口大罵,把一旁的朋友嚇了一跳。“我平時不是這樣的,現在是越來越會罵人了,跟淑女是沾不上邊了,什么‘有病’、‘神經’等都能脫口而出,特別是對突然竄出的摩托車和行人,他們能一下子把我惹怒,難道是我素質變低了?”楊小姐陷入了困惑。
開出租車的陳司機告訴記者,有次他闖紅燈被交警攔下,結果他情緒突然就爆發了,跟交警吵了起來,“那幾天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什么都看著不順眼,一丁點事就會讓自己大發脾氣,生意也做不好,闖紅燈的時候都不管不顧,有時候還不自覺地砸起方向盤來。”陳司機說。
“一般來說,駕駛員跟乘客或其他車輛發生沖突,多是因為小摩擦小碰撞,但由于出租車駕駛員的壓力比較大,整天處的環境比較嘈雜,確實有個別的駕駛員不自覺地表現出易怒、愛罵臟話、說話很沖等情緒。而且這些個案相對以前明顯多了。”交警全宇明說。
調查:超7成受訪者因交通堵塞出現過煩躁情緒
記者圍繞“路怒族”設計問卷對我市50位駕車人士進行調查,其中調查對象包括的士司機、巴士司機、單位專職司機、私家車主、摩托車主或電動車主五類人群。數據顯示,92%接受調查的駕車人士從未聽聞“路怒族”或“路怒癥”,而超七成受訪者曾因開車、堵車、車禍等交通問題出現過煩躁情緒,偶爾出現者占40%,較頻繁者占24%,而每天出現情緒波動者也有5名,占10%。
對于看到亂穿馬路的行為出口罵人,不停地按喇叭,習慣闖紅燈,與人搶道,想超車等行為,受訪者的行為表現普遍在“偶爾出現”的程度以上,比率分別在45%至70%之間。在受訪者反饋路怒癥成因方面,道路堵塞成了首當其沖的“罪魁”,而違規行為和個人心理控制能力差僅次于道路堵塞因素,也有受訪者認為生活壓力過大是引發路怒癥成因之一。
息怒法:加強交通和心理雙向疏導
“‘路怒’,顧名思義,就是形容在交通阻塞情況下開車壓力與挫折所導致的憤怒情緒。”湛江師范學院心理學教授、博士后鄭榮指出,“路怒癥”典型癥狀包括:開車心情煩躁,容易發脾氣,甚至會情緒失控等。在湛江有車族中,路怒者并不少見。有的人平時溫文爾雅,而一旦開車上路就性情大變,表現得急躁、易怒,粗口不斷,這都是路怒族的典型表現。而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路怒現象埋藏著有車族的心理健康隱患。主要原因是,司機本來心理壓力就大,路況復雜、交通擁擠、塞車以及行人和其他車輛不遵守交通規則、司機趕時間等等因素,又加劇了司機的心理壓力,使他們更加易怒。路怒族對城市或市民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為了斗氣,有的司機可能會不顧及行人或其他車輛、甚至是自己的安全,釀成交通事故。
為了減少路怒族的危險,相關部門除了對司機進行必要的法律、法規以及心理教育之外,關鍵是要加強城市交通管理,嚴格交通執法,使道路更加暢通,為減少路怒族的數量提供良好的客觀條件。
你有“路怒癥”嗎?
以下主要針對居住在湛江的駕車人群發起情緒自查,如果您有以下情緒,請從我改起,嘗試開車時適度調整和控制情緒,確保心情愉快。
1.您因開車/堵車出現過煩躁情緒嗎?
2.您看到亂穿馬路的行為出口罵人嗎?
3.堵車時您是否會不停地按喇叭?
4.出行時您是否習慣闖紅燈?
5.駕車時您是否會與人搶道?
6.駕車時您是否想超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