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三年深耕細作,“百千萬工程”在坡頭區這片熱土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三年來,坡頭區始終以“趕考”的清醒扛牢使命、以“答卷”的擔當破解難題、以“爭先” 的銳氣推動突破,圍繞“百千萬工程”核心目標,從產業升級到鎮村煥新,從民生改善到生態優化,交出了一份“初見成效、亮點紛呈”的高質量發展答卷。
如今漫步坡頭,廠房車間里機器轟鳴奏響產業強音,鄉間田野中特色農業孕育增收希望,城鄉道路間路網縱橫織就便捷圖景,社區街巷內民生服務傳遞溫暖溫度——這一幕幕鮮活場景,正是“百千萬工程”實施三年來,坡頭區城鄉蝶變的生動注腳,也印證著“百千萬工程”為區域發展注入的強勁動能。
激活產業升級新動能
引領經濟質效雙提升
坡頭科技產業園里,機器運轉不息,生產線有序流動,運輸車輛往來穿梭,工人們專注作業,產業發展的熱潮正澎湃涌動。作為省級產業園區的坡頭科技產業園,以“一區兩園”的管理模式統籌官渡、龍頭兩大片區,17000畝的園區內104家企業蓬勃發展,其中規上企業46家。2023年以來,園區新引進企業11家,推動9個項目開工建設,12個項目竣工投產,并成功培育鴻智電器在北交所上市。強勁的發展動能直接反映在經濟數據上:2024年,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43.85億元,同比增長4.6%。

搏信科技生產線上,工作人員有序開展作業。張鋒鋒 攝
創新正成為坡頭區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湛江高新區創新平臺湛江灣實驗室已建成7個研究中心和3個院士工作站,其研發的“湛江灣1號”“海塔1號”等裝備在海洋牧場領域實現多項國內首創。這一創新實力讓湛江高新區在2024年成功躋身“國家高新區上市公司創新能力百強園區”。為持續培育創新動能,坡頭區與湛江灣實驗室共同設立3000萬元海洋科創基金,并與廣州工控集團籌劃組建1.25億元產業引導基金,重點扶持海工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湛江灣實驗室。楊證民 攝
在項目落地方面,坡頭區推出“全程代辦”“拿地即開工”等政策,建立“定期會商+專項對接”機制,并在湛江灣實驗室設立全市首個政府服務驛站。這些創新舉措顯著提升了服務效能,推動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海東作業公司、藍水等42個招商項目快速落地,其中制造業項目達22個。土地供應方面,帶設計方案出讓用地占比超80%,為項目快速投產提供了堅實保障。
除了已落地的項目開花結果,還有更多項目在路上。坡頭區出臺《招商引資考核激勵暫行辦法》,以考核為導向激發招商活力,連續兩年招商引資協議投資額超百億元,2023年以來新引進項目協議投資額達262.16億元,簽約億元以上項目43個,其中5億元至10億元項目8個,10億元以上項目8個。值得一提的是,坡頭區創新采用“反向飛地”模式,與廣州市荔灣區共建合作產業園,已引進項目12個,計劃總投資35.6億元,開創了區域協同發展的新路徑。
從產業園區提質升級到創新平臺建設,從優化營商環境到創新招商模式,坡頭區正以項目落地為牽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做強特色農業增長極
繪就鄉村共富新圖景
“中國生蠔看湛江,湛江生蠔看坡頭。”官渡生蠔作為水產界的“明星”,肥碩的肉質和清甜爽滑的口感,征服了無數食客的味蕾,多次獲中央電視臺等關注報道,在大灣區乃至全國打出了名堂。目前,“官渡生蠔”已榮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稱號,正積極申報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

如何用好官渡生蠔這一“金字招牌”?坡頭堅持以全產業鏈思維持續做好“土特產”文章,以產業振興推動農村旺起來、農民富起來。
坡頭全區生蠔養殖面積約2.5萬畝,2024年產量約1.5萬噸,總產值10.75億元,通過聯結帶動生蠔養殖合作社7個、家庭農場98個、養殖戶約4000戶,形成了“產蠔、運輸、保鮮、深加工”產業鏈。此外,圍繞優勢特色農業產業推進官渡生蠔批發市場項目、乾塘蓮藕產業園冷鏈物流及漁港改造等項目,打造湛江(坡頭)海工裝備產業園,完善“養殖(種植)—加工—流通”全鏈條,助力產業強鎮興區提質升級。

與“坡頭生蠔”一起入選2025年省首批現代農業十億級集群培育對象的還有“坡頭對蝦”“坡頭蓮藕”。
坡頭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以對蝦為主導產業,對蝦養殖基地面積約5.7萬畝,聚集從事對蝦生產、加工全產業鏈的市級以上龍頭企業45家,形成“育繁推一體化”全產業鏈。2024年產業園區總產值73.39億元,其中對蝦產業總產值46.53億元,帶動農戶5.93萬人,產業園內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萬元,比全區平均水平高出11.3%。

坡頭區乾塘荷花文化旅游節。 吳東俊 攝
坡頭蓮藕產業已形成集種苗繁育、種植、加工、旅游于一體的全產業鏈體系。全區蓮藕種植面積1.3萬畝,2024年總產值超10億元,帶動千余農戶增收。蓮藕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擁有100多畝種苗基地和3個5000畝以上生產基地,建成1萬平方米加工廠區及3條現代化生產線,年加工能力1.2萬噸,占據湛江90%市場份額。創新了“藕—稻”“菜—藕—稻”“藕魚共生”等高效種植模式,推行“企業+基地+農戶”合作機制,培育出“乾塘蓮藕”等特色品牌,有效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新型城鎮化提質
筑牢民生幸福根基
從普惠托育的溫暖呵護到長者飯堂的煙火溫情,從優質醫療的全面覆蓋到城鄉路網的互聯互通,從教育資源的均衡布局到城市更新的蝶變煥新……坡頭區正以新型城鎮化為牽引,通過規劃引領、基建提質、服務升級三大路徑,構建起產城融合、民生普惠的發展新格局。

交通網絡建設呈現“立體化突破”,對外銜接廣湛高鐵、湛江吳川國際機場等區域樞紐,對內形成“五橫五縱”路網體系。2023年以來,湛江環城高速鷺洲大橋、海川大道擴建工程、湛江機場高速一期工程、沈海高速茂湛段改擴建、軍港大道(二期)、金灣南路(二期)、龍乾公路(一期)、南三中線公路、湛江機場高速公路(二期)、東盛大道南、海盛路(一期)、東盛大道一期、龍王圍路、海盛一橫路、海河南路(東旺大道至龍王灣路段)等15條路建成通車。全區實現“鎮鎮15分鐘上高速”,行政村通雙車道比例三年間從26.67%升至88.52%,76.1公里“四好農村路”打通城鄉融合“毛細血管”。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海東院區。
在醫療領域,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海東院區的落成啟用,帶動形成“三級醫院+專科集群”架構。創新醫聯體模式推動分級診療見效,基層醫療機構達國家推薦標準比例超57%。與廣州荔灣共建的“譚桂云名中醫工作室”,成為區域醫療協作的示范標桿。
教育發展實現“量質齊升”。湛江一中海東校區等新建學校新增學位4230個,廣東醫科大學海東校區建設加速高等教育布局。廣東醫科大學海東校區正在建設,廣東文理職業學院新校區、湛江市工貿職業技術學校擬定址坡頭,積極籌建湛江市通用技術職業學校,支持湛江市財政職業技術學校坡頭校區深化辦學。通過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全區中小學100%達省標準化標準。荔灣—坡頭教育結對投入968萬元打造莫村小學示范校,12所學校開展深度合作。
“一老一小”服務形成特色品牌,建成全區首個社區居家養老綜合服務示范中心,三級養老站點與“15分鐘助餐圈”覆蓋全域,完成800戶適老化改造。托育服務每千人口托位數達6.7個,位居全市前列。

南油“三舊”改造項目創下湛江舊改規模之最,依托“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配合”創新模式,政企協同完善學校、路網配套,中海油公司主動騰空移交權屬地塊并捐資配建學校,實現配套建設與地塊開發無縫銜接。同時,創新引導未納入舊改的老舊住宅自主改造,2023年以來推動南油一區北苑等12棟房屋成功加裝電梯,全面助力城市功能完善與品質提檔升級。
通過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坡頭區打造“賽事會、演唱會、博覽會”標志性點位。先后承辦第37屆奧林匹克日活動三人制籃球賽事、2024年廣東省青少年羽毛球錦標賽、2024年全國武術散打錦標賽等多場大型體育賽事,吸引了多名歌手舉辦演唱會,連續舉辦兩屆廣東國際水產博覽會,全國首部軍艦海上實景演藝《軍港之夜》在坡頭區正式公演并常態化運營……這些優質文體活動的舉辦,不僅有效提升了坡頭區的城市形象,更帶來了顯著經濟效益。2024年,坡頭區實現旅游總收入4.73億元。
打造典型鎮示范標桿
擦亮坡頭生態宜居名片
作為坡頭鎮發展早期的主要商業街道,坡頭鎮中心小學旁的“喇叭口”路段承載著不少人的奮斗記憶。隨著坡頭鎮的發展,鎮內人流量、車流量不斷增加,這片繁華的街道逐漸顯露出交通擁堵、基礎設施老化、建筑外立面陳舊等問題,亟待改造升級。
2023年,坡頭區以建設“百千萬工程”典型鎮為契機,成立了由區直有關部門及坡頭鎮政府組成的工作組。通過對“喇叭口”路段改擴建、街道空間重構、建筑外立面翻新、“三線”整治等系統性工程,為街道按下“美顏鍵”的同時,打通了坡頭鎮經濟發展的“動脈”。
如今穿行其中,昔日擁擠狹窄的街道已經暢通無阻,原來的雙向兩車道升級為了雙向六車道,最窄處由約8米拓寬至29米,斑駁的墻面已被嶄新的立面所取代,街道面貌煥然一新……這些看得見的變化,正是坡頭區扎實推進“百千萬工程”,持續改善城鄉人居環境的生動實踐。

2025年全區實現坡頭、龍頭、官渡、乾塘、南三等典型鎮創建100%全覆蓋,其中已有2個典型鎮及12個典型村完成建設并達到省級培育標準。規劃通過19條總里程179.5公里的風貌示范帶建設將5個鎮以及2個街道連線成片發展,涵蓋國道、省道、高鐵、高速等核心線路。
垃圾、廁所、污水整治“三大革命”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內容。三年來,坡頭區城區污水處理能力顯著提升,累計建成(含在建)污水管網70.7公里,新增生活污水處理能力5萬噸/天;鎮級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累計建成污水管網64.07公里,新增龍頭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5000噸/天、南三鎮處理能力2500噸/天。通過“門前三包”制度和深化村莊清潔行動實現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日產日清全覆蓋。同步推進“廁所革命”,制定獎補政策,推動改廁與污水治理一體化,衛生戶廁普及率達99.79%。
此外,坡頭區還全面優化綠地生態,利用城區內的閑置區域、邊角地塊,新建改造公園及小游園40個,系統性補植綠植約4.7萬株,公園綠化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91.76%。推廣“有喜事來種樹”品牌,2023年以來植樹54萬余棵;累計建設“美麗庭院”3142戶,莫村獲評廣東省“美麗庭院”村。坡頭區在2024年“綠美廣東競風華”競賽中獲湛江賽區第一名及全省總決賽優勝縣區獎、“鎮在行動”優秀獎。
深化制度創新改革
釋放高質量發展潛能
從體制機制破題,向發展實效發力。坡頭區以深化改革為突破口,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激活發展動能,在擴權強縣、縣鎮管理、土地整治、投融資改革等領域著力,交出亮眼“成績單”。
在行政效能提升方面,坡頭區高效承接省級下放職權,實現事項辦理“零積壓”,權責清單4041項全公開,許可事項指南完備度達100%。審批流程持續優化,“事中事后監管”機制不斷完善,群眾辦事便利度顯著提升。機構設置更趨科學,新設2個區級功能性服務中心,精簡鎮街事業單位2個,75個專項執法編制下沉鄉鎮,7個鎮街綜合行政執法隊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

土地改革釋放資源潛力。坡頭區獲批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省級方案,規劃投資89億元實施38個項目,創新采用“投資人+EPC+O”模式破解資金難題。通過農用地整理、生態修復等舉措,預計新增耕地389公頃,騰退建設用地120公頃。專班赴浙江取經后打造的“千畝方”示范區、官渡生蠔產業園等特色項目成效初顯。同步深化農村“三塊地”改革,規范宅基地審批1464宗,出臺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界定辦法,為鄉村振興夯實制度基礎。
投融資改革撬動發展杠桿。重組后的區屬國企高投集團目前總資產93億元,成為粵西首家AA+主體信用評級的縣級國有企業,評級AA+至今一共融資10.1億元,2024年高投集團投資收益同比增長2000%。2025年,高投集團擬以非公開發行方式發行不超過10億元公司債券。“1+N+1”國企投融資模式成為區域發展新引擎。
創新聯合體培育新質生產力。坡頭區與湛江灣實驗室共建“1+7+N”海洋產業創新聯合體,聯動7家龍頭企業和多個孵化項目,兩個項目分獲國家及省級科技大獎,其經驗獲央視《新聞聯播》報道并在全省推廣,成為“百千萬工程”示范樣板。
(來源:坡頭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