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記者馮家順)2015年5月1日行政訴訟法修正施行,2017年7月1日該法第二次修正施行。最高人民法院17日發布7件行政訴訟法修正施行十周年典型案例,教育引導全國法院干警在辦理每一起行政案件時都注重從有利于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動高質量發展、厚植黨的執政根基的高度去判斷和把握,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
本次發布的典型案例聚焦行政訴訟法“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的立法目的,體現人民法院在行政行為合法性審查的基礎上,通過對違法行政行為判決撤銷、變更、確認違法等方式,實現依法監督職能;聚焦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聚焦行政案件多發高發的征地拆遷、行政處罰等領域,聚焦源頭預防化解行政爭議,實現行政訴訟“審理一案、規范一片”。
在一起案例中,2010年至2015年期間,江西省于都縣人民政府依據其制定的城市污水處理費征收工作實施方案,將原本僅適用于“向污水管網和集中處理設施排放污水的單位和個人”的城市污水處理費擴大至“中心城區規劃區范圍內所有使用城市供水的單位和個人”,據此向縣中心城區居民袁某某征收污水處理費共1273.2元。袁某某遂提起行政訴訟,請求退還全部費用并申請對實施方案相關規定的合法性進行審查。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決定撤銷于都縣政府的征收行為,責令其于判決生效之日起30日內向袁某某返還全部污水處理費。
十年來,行政審判全面履行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權利,監督依法行政的職責使命。數據顯示,2015年5月至2025年6月,各級人民法院審結一審行政案件283.1萬件,辦結行政非訴執行案件208.5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