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廣東海洋大學,有這樣一位致力于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教育工作者,她就是學校宣傳統戰部副部長樊云霞。她以堅定的信念、創新的舉措和不懈的努力,為學校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注入了蓬勃活力,繪就了一幅絢麗多彩的民族團結“新圖景”,并榮獲2020年以來為我省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出突出貢獻個人的榮譽。
樊云霞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構建了“以制度奠定融合基礎、以厚植凝聚民族共識、以活動孕育團結之果”的三位一體民族融情聚力育人體系,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融入日常教學與管理之中。
作為民族相關工作制度建立的核心推動者,樊云霞以“三個納入”夯實責任鏈條,推動成立學校民族宗教工作領導小組,構建了黨委統一領導、統戰部門牽頭協調、相關單位協同聯動的“1+N”工作機制。同時,她草擬了《學校黨委(黨總支)落實統戰工作責任制管理辦法》等4項制度,明確把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工作納入各級黨組織重要議事日程、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內容以及黨建工作考核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范疇。此外,她還組織開展民族工作教育培訓,搭建統戰工作信息平臺,配合設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工作站,協助打造嵌入式成長環境,實行“123教育與管理模式”,一系列舉措為學校民族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和有力的平臺支持。2021年中央統戰部蒞校調研少數民族工作時,對學校的民族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在厚植民族團結思想根基方面,樊云霞立足“大思政”工作格局,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她推動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納入學校黨委常委會“第一議題”學習內容、各級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重要內容以及思政課、黨團課。同時,她協調開設《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課程,讓學生在系統學習中增進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此外,她還牽頭策劃了學校年度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和“民族文化節”系列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民族文化實踐活動,強化各族師生的“五個認同”,牢固樹立“四個與共”的理念。為了提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水平,她牽頭成立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發展研究工作室,設立民族工作研究專項,組織開展理論與實踐創新研究,相關教師累計獲批國家級、省部級課題10余項,發表相關學術論文20余篇。
樊云霞始終深耕“服務成長最后一公里”,將學生的求知求學需要與服務成長成才目標相結合,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實踐育人方面,她聯合學生工作部舉辦“民族團結一家親,濃濃中秋師生情”等活動,組織少數民族運動隊參加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創下湛江市代表團參加此項運動會以來的最好紀錄,還選派師生參加市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文藝晚會,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家國理念。
由于工作成績突出,樊云霞個人獲得了校級“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管理服務工作者”等稱號。她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在民族工作中探索出了一條“黨建引領、制度先行、教育厚植、實踐育人”的鮮明路徑,詮釋了民族團結的真諦,成為了師生們心中的榜樣。
“民族團結是一種力量,更是一種責任。我將繼續努力,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學校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樊云霞堅定地說。她就像一位辛勤的園丁,用心澆灌著民族團結之花,讓它在廣東海洋大學的校園里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