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來自1100多公里以外的貴州某公司汽車輪轂,搭乘“船問網101”輪從湛江港寶滿集裝箱碼頭緩緩駛離,將經海南洋浦港中轉,最終發往泰國。在湛江海關的監管與服務保障下,該批貨物通過“并行港”物流模式轉運出海,這是全國首票實現“西部陸海新通道”與“并行港”政策高效銜接的標志性業務。
湛江海關關員開展首票業務現場監管。
傳統模式下,貴州出口貨物一般通過鐵路集裝箱運輸到沿海港口,中間經過多次中轉、多次裝卸,整體物流成本高、耗時長且容易出現貨損;該票貨物運用鐵海聯運“一箱到底”,到了湛江港后,再疊加內外貿同船運輸政策搭載湛江至洋浦的“并行港”海上環線班輪最終出口國外,首次突破性地將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腹地貨源與“并行港”海運跨境網絡相結合,形成陸海貫通、多向聯動的國際物流新模式。
貨物駛出遵義閣老壩鐵路場站。
本次“并行港+西部陸海新通道”業務的成功運作,意味著原有湛江—海南自貿港—粵港澳大灣區之間的海上“0”字形環線班輪通道,進一步向內陸延伸、向西部拓展,升級為覆蓋西南地區的“6”字形全新發展格局,更好地輻射東盟、中西亞及全球市場。這不僅是一條物流通道的擴展,更將進一步發揮湛江、海南聯通“一帶一路”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樞紐能級。
湛江云媒客戶端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