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公是我們家的遠親,現住在大城市。聽說解放前,舅公的世家是大富人家。20世紀50年代初,幼年時期的舅公為了“逃命”,寄住在我爺爺家。舅公年齡與父親相仿,那段時光,他倆一起生活,建立了深情厚誼。50年代末,舅公“轉”到大城市,自此與父親分別。后來,舅公在大城市站穩腳跟,慢慢發展了起來。
父親有過多次跟隨舅公到大城市謀生發展的機會,但由于種種原因,最終選擇了一輩子生活在農村。成家后,父親在生活和經濟上遇到困難,在實在“走投無路”的時候,總會找舅公幫助。
父親從舅公家回來,常會滿載而歸。他帶回很多吃的、穿的、用的,全是我沒見識過的“城市貨”。
這次“失蹤”回家后,父親帶回來一個小小的高壓鍋,這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世紀80年代,高壓鍋是農村的稀罕物,與高壓鍋配套使用的煤氣灶和煤氣更是。聽父親說,用高壓鍋煮東西熟得快,水煮開后,鍋蓋上面的安全閥就會不停地打轉,且一邊嘁、嘁、嘁響個不停,一邊不停地噴著氣。末了,父親得意補充說:“高壓鍋煮飯,飯特別香,特別好吃”。——想必父親在舅公家吃過高壓鍋煮的飯。
父親接著給我們講起有關高壓鍋的知識。首先,父親向我們介紹高壓鍋的構成:它由鍋身、鍋蓋、易熔片、放氣孔、安全閥和密封膠圈等組成。聽完父親的介紹,我心里想:大城市人用的鍋也太復雜了吧,不像我們家的鍋,一個鍋身、鍋底和一個鍋蓋,多簡單。接著,父親似懂非懂地說起高壓鍋的工作原理:高壓鍋把水緊密地封閉起來,水受熱蒸發產生的水蒸氣不能擴散到空氣中,大氣壓、沸點什么的……反正就這樣高壓鍋內部形成高溫高壓的環境,飯就容易熟得快了……
什么水蒸氣、大氣壓的聽得我一頭霧水。我感覺到父親去了一趟大城市回來變得很不一般了,變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大男人!我對父親肅然起敬起來。
于是,我們迫不及待地央求父親用高壓鍋給我們煮一次飯,讓大家嘗一嘗高壓鍋飯的味道。看到我們嘴饞的表情,父親有點勉強地說:“沒問題。”旁邊的母親,聞言后默不作聲。
“我們沒有煤氣燒怎么辦?”妹妹擔心柴燒會熏黑高壓鍋,不禁問道。父親很淡定,半開玩笑的說:“沒關系,木柴燒黑了鍋底,鍋底就會增加一層炭灰保護,下次再燒的話就會得到雙層保護。”父親的話,惹得我們哈哈大笑起來。
“撲通”一聲,父親輕巧地打開鍋蓋,準備放米的時候,愣了一下,“一家人吃飯,該放多少米合適?”母親看出父親的窘迫,卻仍不吱聲,任由父親自由發揮。放米、洗米,父親的動作看起來是那么的不熟練!放水入鍋后,將要蓋鍋的時候,母親果斷出手,從鍋里撈出一大瓢水。很明顯,父親將水放多了。此時表情羞答的父親,用力地關好鍋蓋,上好安全閥,把高壓鍋往柴灶上一放,說:“今天我們因地制宜,隨機應變,大膽創新,柴燒高壓鍋煮飯,柴燒的味道才更接地氣,更有人間煙火味!”
柴火燒得很大,不一會兒,銀灰色的高壓鍋被燒黑了。多么漂亮的高壓鍋,多可惜啊!父親坐在柴灶前,我們圍在父親身邊,父親不斷的往柴灶里添加木柴,柴火越燒越旺。一會兒工夫,鍋蓋上安全閥果然轉動了起來,接著聽到嘁、嘁、嘁的聲響,我們都感到很神奇,看得津津有味,同時也擔心,高壓鍋會爆炸嗎?安全閥轉得越來越快,聲音越來越大,熱騰騰的水汽不斷的噴出來……緊接著一陣陣濃郁的米香味撲鼻而來,好香哩。那天,我們一家人圍在柴爐邊,美美地吃了一頓由父親用高壓鍋煮的香飯。
如今,30多年過去了,我們兄妹3人都成了家,父母親也逐漸年邁,但父親為我們煮的高壓鍋香飯使我們永生難忘。
多年后的一次,我們兄妹3人攜兒帶女回老家看望父母親。在聊天中,母親向我們提起那年父親為什么找舅公,以及為何緣由父親煮高壓鍋飯的事。我們兄妹知曉真相后,面面相覷,會意一笑,不約而同地朝父親望去……此時,滿臉慈祥的老父親正巧迎上我們的眼光,他靦腆得像一個稚氣的孩子,一會便微微低下了頭。
那餐飽含父親深情的香飯,讓老家的溫暖永遠彌漫在我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