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由湛江灣實驗室自主研發的“湛江灣1號”養殖平臺舉行下水儀式,標志著湛江灣實驗室在深遠海養殖裝備研發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也意味著湛江市在打造廣東省海洋牧場示范市的征程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廣東有關省直部門,行業學會、協會,湛江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合作企事業單位等有關領導和各方面代表參加了“湛江灣1號”養殖平臺下水儀式。
“湛江灣1號”是一款具備海上半潛養殖、自主航行避臺、綠色能源供給、人員居住舒適、系統控制智能等特點的全海域漂浮式動力定位養殖平臺,該平臺總長154米,總寬44米,養殖水體達8萬立方米,分為12個獨立的養殖區域,能夠同時養殖多種魚類。該平臺引入航行動力系統和動力控制系統技術,既能在全海域游弋進行漂浮養殖,又能在適宜水深長期系泊養殖,實現海洋空間資源充分利用;融合柱穩式框架結構與HPDE網箱全通透網衣系統,進行內外海水高效交換,充分利用深遠海優質海水資源;網箱分區域養殖,并集成飼料存儲與投喂、活魚聚集、死魚收集、養殖監測、網衣清洗、集中控制、遠程遙控、物資裝卸存儲等養殖試驗功能系統,可進行漁業養殖全體系試驗;充分利用風能和光伏能等清潔能源作為日常能量來源,實現綠色養殖,它將是養殖走向深遠海的一個重要突破。
“湛江灣1號”的研制,不僅是一座全球首創全海域養殖的深水重器,更是我國在海洋漁業資源開發、生態環境保護、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自主創新能力的一次集中體現。它的設計凝聚了我國最前沿的海洋工程理念,集成了智能化、綠色化的尖端技術,實現了多項核心技術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湛江灣1號”研建下水,將成為我們探索深海資源、保護海洋生態、建設海上牧場示范區、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載體,也為全球海洋治理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湛江灣實驗室將充分發揮湛江豐富的海洋場景資源優勢,繼續加強與海洋領域相關企業的科研合作,加快推動更多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新方案在海洋領域的應用,釋放“藍色引擎”新動能,助力廣東湛江海洋牧場建設。
據了解,“湛江灣1號”養殖平臺經過后續各項節點工作后,將抵達湛江海洋牧場進行作業。
市領導何嘉旻、歐先偉參加下水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