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朦朧的日子,我們行走在徐聞菠蘿的海。寒風中夾雜著絲絲細雨,整個菠蘿的海沉浸在一片朦朦朧朧之中。朋友說,菠蘿的海的細雨輕霧,適合種植菠蘿和茶葉,因而這一帶出產的菠蘿和茶葉聞名遐邇。
在板橋水庫旁邊,隱隱約約望見一棵大樹下,有一處玻璃房子,朋友說,那是樹下咖啡館。
穿過一片竹林,沿著水庫邊緣的棧道,走過親水平臺,來到一棵大樹下,玻璃房子墻壁上寫著幾行白色的字——“樹下老鹽咖啡”“我在菠蘿的海嘆咖啡”……
朋友提議,來一杯熱咖啡,暖暖身。于是,每人點了一杯“菠蘿的海老鹽咖啡”。現場即點即做,咖啡館的小伙子熟練地操作起來。
他將預先準備好的材料按步驟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他將咖啡豆放進磨機中,這是現磨現沖的苦咖啡,不是市售的那種三合一速溶咖啡。一杯大約150ml熱咖啡,加入咖啡糖攪勻,然后加入熱牛奶再加入少量海鹽,再用打蛋器低速打發,打到5分程度,也就是淡奶油呈可以緩緩流動的細膩綿密狀態,將打發好的淡奶油倒入調好的咖啡里,不用攪拌,最后杯面有花式裝飾,插上吸管就是一杯老鹽咖啡了,可以盡情享受了!喝的時候攪一攪,或者不用吸管也可以的。
的確,老鹽咖啡味道有些特別,苦中帶咸,而且混合著些許菠蘿小丁塊,細嚼幾下,舌尖滿滿的味道。讓我想起,小時候,我家住在海邊,我常在海里泡著,海浪打過來,海水涌進嘴里,又苦又咸。現在,很久沒有回到家鄉了,咖啡里加鹽,就如家鄉的味道一樣,可以把想念距離拉近一點。
老鹽咖啡,回味無窮,每一口都是享受。熱咖啡下肚,加速全身血液循環、提神醒腦。樹下咖啡館的小伙子說,老鹽咖啡用的是當地產的海鹽,是有一定年份的,所以稱之為老鹽;在咖啡里適量加入一些鹽分能夠改善腸道環境,調節體內的離子平衡,從而增強人體的免疫力,還能降低因咖啡攝入過量而引發的腹脹現象,可以抗氧化、美白皮膚、增加皮膚彈性。
菠蘿的海咖啡,是我們與菠蘿接近的一種方式,萬千內容,盡于咖啡中呈現,苦澀、甘甜、淡雅,最后化為唇齒間的一縷清香和喉嚨里的一縷津甜。咖啡讓人清醒,酒讓人飲醉迷惘。喝咖啡是一種溫軟的享受,像喜歡喝酒的人一樣,讓身體處于一種陌生的醉態,是對身體的一次放逐。
離我們不遠處,山坡的菠蘿午宴剛剛開始。菠蘿苗和莊稼漢一樣,開懷暢飲山溪清流。一群小蟲子打開嗓子唱響豐年之歌。這一刻,大地、莊稼和農人,在茫茫雨霧里緊緊擁抱在一起。
坐在咖啡館前的小亭里小憩,任憑外面的煙雨飄飛,水庫上面籠罩著陣陣水汽,是那么空靈,那么飄逸,那么令人著迷。水庫邊的青草地上,兩頭黃牛正在低頭吃草,一頭小黃牛正在兩者之間穿梭,應是一家子吧。幾只白鷺或在水邊覓食,或飛到牛背上,一幅動物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景象。幾對男女在親水平臺垂釣,不時傳來陣陣笑聲,打破這山野的寧靜。
朋友在看手機,我則拿出隨身攜帶的書,一邊喝老鹽咖啡,一邊翻閱,一邊做筆記。讀書的趣味,唯紙質書才有。紙質書由草木而制,是生命之物,有自然的氣息和溫度。紙質書是寧和的、清雅的,即使看一看、摸一摸,也覺得舒服。書脊、封面和封底,無不讓人親近,甚至僅僅一瞥,也會讓人留步、傾身。讀紙質書,是一種風雅。讀紙質書,如居推軒見竹之屋,如飲紫砂壺之茶,是一種不爭自高的品質。
終年漂泊的游子,此刻靜靜地停留在這片菠蘿的海深處。風,坐在風里;霧,擁抱雨霧。啜飲咖啡,扶住搖搖晃晃的陽光,在茫茫的菠蘿的海中,一條五彩路伸向遠方,把我的思緒也帶向遠方,讓一條還鄉路迢遙在人間,在游子的內心沉醉、蜿蜒。
我看慣了那比歌聲更輕的春花秋月,都市的霓虹燈似繁星點點,可我依舊懷念家鄉老屋中那盞昏黃的燈盞,那里有我夢魂牽繞的老屋,那里有常常闖入我夢中的人和事。讓人想起“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的古詩詞。一朵朵生生不息的路邊小花,開在我童年的舊年月,靜靜地看著我。我低下頭,多想跟隨在它們的身后回去,回到童年的海邊,回到曾經的池塘,回到曾經的小河蹚水,奉上我遲到的祝福和贊美。
一杯老鹽咖啡,讓我似乎想起了許多許多,但是似乎又讓我什么也不用想,看著眼前的景致就足以撫慰心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