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我市在湛江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了湛江金沙灣入選國家美麗海灣新聞發布會,聚焦湛江國家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情況,回答社會各界關心關注的問題。
2023年以來,湛江市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保持在95%以上,穩居全省前列,金沙灣水質也逐步改善,美麗、幸福、宜居海灣“顏值”“氣質”不斷提升,成為了一張靚麗的生態名片。2021年以來,生態環境部先后開展了三批國家美麗海灣績效評價工作,廣東省僅有3個海灣入選,湛江金沙灣是其中之一。
為建設金沙灣國家美麗海灣,我市堅持從統籌謀劃、減污擴容、系統修復、提質增效等多方面著手,全力推進海灣治理,打造靚麗海灣、生態海灣、幸福海灣。湛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工作,堅持陸海統籌、部門聯動,每年印發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大力開展海洋生態環境整治,建立完善生態環境與海洋漁業、自然資源等部門協作機制,強化聯防聯控、協同治理,構建了全方位、一體化、大格局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體系。
2020年以來,我市先后投入約74億元,新建或提標改造沿灣污水處理廠6座,推進雨污分流改造,治理黑臭水體28段,整治入海排污口21個,基本實現入海污水收集、處理、達標排放閉環管理;整治高位池水產養殖7200畝,累計清理灣內違法養殖1.13萬畝、漁具3.2萬米,從源頭上遏制環境污染;建立“第三方服務+志愿凈灘+政協民主監督”的岸灘保潔長效機制,保持金沙灣岸段潔凈,實現還景于城、還海于民。通過系列舉措,金沙灣生態環境逐步改善,灣內無機氮、活性磷酸鹽等污染物濃度逐年下降,水質優良面積比例比2020年提高了32.8%。
與此同時,灣內的紅樹林從2019年的325公頃增加到385公頃,建成特呈島國家級海洋公園和紅樹林科普教育基地,特呈島上超過500年樹齡的紅樹林得到有效保護,鳥類從194種增加到312種,勺嘴鷸、黑臉琵鷺等珍稀鳥類棲息紅樹林,中華白海豚頻頻游弋海灣,金沙灣生態功能明顯提升。同時,建成金沙灣海水浴場、漁港公園海水浴場,以及集濱海休閑道、運動跑道、城市慢行道“三道合一”的運動步道,成功舉辦海上帆船賽、環灣馬拉松、沙灘音樂節等活動,沿岸打造海濱公園、漁港公園、中澳友誼花園等景點,形成以觀海長廊為主軸的景觀帶,人民群眾近水親海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2023年,金沙灣吸引游客約800萬人次,帶動旅游收入超80億元。
下一步,湛江市將以金沙灣美麗海灣建設為示范,深入持續推進全市美麗海灣建設,努力打造環境優美、人海和諧、流連忘返的生態湛江、鮮美湛江、幸福湛江,誠摯邀請社會各界一起共享湛江海灣的環境之美、生態之美、和諧之美,攜手推進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以高品質海洋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