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了解非遺文化。
????目前,湛江市已公布的非遺項目有52個,今年第五批13個市級項目也已公示。全省第一批至第五批共有525個非遺項目,我市共有34個項目入選,數量位居全省第三位,僅次于廣州和揭陽。為了讓社區居民更好了解我市非遺文化,上周,本報聯合市非遺中心走進社區開展“非遺文化走進社區”活動。
????讓社區居民了解非遺
????上周六,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市文化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湛江市非物質文化保護成果展”在赤坎寸金街道展出。記者在現場看到,活動設置了非遺展板,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向居民展示我市非遺資源現狀與非遺保護成果。
????“非遺進社區活動,讓我們居民在家門口就能集中欣賞到這么多非遺項目的展演,真是太好了!”當天,寸金社區的居民李姨特意帶著兒子前來參加活動,看到如此精湛的民間藝術品,她十分激動。
????據悉,“非遺進社區”將以社區為紐帶,開展非遺知識普及和展演活動,讓更多人了解非遺傳統項目。
????市非遺中心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市“非遺”工作按照國家及省的有關工作部署和要求,結合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點和實際,有效組織、分布實施,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不斷健全機制,突出重點,強化措施,整體推進,全面啟動民間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利用工作,進展順利,成果喜人。本次展覽,旨在喚起全社會保護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宣傳推介湛江起到積極作用。
????記者從市非遺中心了解到,目前,我市已有“湛江儺舞”、“雷劇”等7個國家級名錄;“廉江石角儺戲”、“吳川梅菉貔貅舞”等26個省級名錄;“安鋪八音”、“坡頭湴塘山歌”等52個市級名錄。同時,在今年我市申報的12個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有8個項目已公示,并將繼續申報第四批國家級項目。
????瀕危非遺項目達22個
????盡管我市非遺工作出色,成績顯著,但是,我市52個市級項目現有瀕危項目22個,包括雷州的“雷州石狗”、“雷州歌”、“雷劇”、“姑娘歌”、“雷州音樂”、“雷州蒲織技藝”、“雷祖崇拜 ”、“沈塘人龍舞”、“雷州烏石蜈蚣舞”、“雷州風箏節”;廉江的“廉江石角儺戲”、“粵西白戲”、“舞鷹雄”、“安鋪八音”、 “廉江厓歌”;徐聞的“藤牌功班舞”、“徐聞屯兵舞”;麻章的“湛江儺舞”、“麒麟村爬刀梯”、“關公磨刀節”;開發區的“湛江人龍舞”、“東海津前天后廟會”等。
????這些項目瀕危的主要原因一是傳承人年紀偏大,后繼乏人,如“雷祖崇拜”代表性傳承人陳庚已91歲高齡,“舞鷹雄”代表性傳承人已82歲高齡;二是受現代多元化生活方式的沖擊和經濟條件的制約,許多年輕人不愿意、不安心學習傳統文化,認為不僅學藝艱辛,而且賺錢不多,因此不感興趣;三是資金不足,保護不力。這些因素都嚴重阻滯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是我們不容忽視的一大問題。
????市非遺中心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為搶救、保護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我市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成立相關的研究機構;建立傳承基地;廣泛利用媒體宣傳推介;積極參加各類展演及比賽;“從娃娃抓起”,讓非遺走進校園,從小培養濃厚的興趣和愛好;運用錄音、錄像、文字記錄等方式將項目的表演、技藝展示等過程保留下來,整理分類,建立翔實的檔案和數據庫;編輯、出版相關資料等。通過一系列相關的保護措施,成效初顯,目前我市瀕危項目狀況基本良好。
????讓更多人關注非遺文化
????非遺專家羅猷敏認為,湛江的文化資源非常豐富,由于區位與歷史因素的原因,各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色相當鮮明。從目前的名錄分布狀況來看,傳統技藝與民俗類項目數量較多,建議對一些項目資源進一步充分挖掘與整合,同時對于已經進入名錄的項目,建議實行更切實有效的保護。
????市非遺中心負責人表示,為提高民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加強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并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所蘊含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和審美價值,我市積極開展文化交流活動,以文化遺產日、重大節慶宣傳活動、各類國際國內大型賽事和展演為載體,使我市獨具特色的非遺項目走出湛江,走出廣東,沖出全國,走向世界,備受矚目。
????此外,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市博物館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湛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在市博物館長期展出,展覽收集了我市優秀非遺項目,圖文并茂,深刻、生動地體現了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獨特的藝術魅力。
????同時,市非遺中心還開展“非遺進校園”、“非遺進社區”、“非遺進企業”、“非遺進軍營”等系列活動,充分喚起全社會保護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為傳承保護發展民俗民間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宣傳推介湛江起到積極作用。
????非遺文化進社區,可以讓更多人了解非遺傳統項目,本報也將不定期聯合市非遺中心開展非遺文化進社區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