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湛江晚報》10月12日報道,赤坎有條名聞遐邇的“粵西菠蘿第一街”——幸福路,每天吸引了大批采購菠蘿蜜的客商和消費者紛至沓來,而這幸福路,在歷史上是條繁華的“港口街”。
曾經是海邊街道的“港口街”變成了現在滿街飄香的幸福路,這街道的變遷足以令人感慨滄海桑田的巨變,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之快。這條不長的街道,可謂是湛江歷史發展的縮影,有著豐富的人文內涵。依筆者淺見,何不依托“粵西菠蘿第一街”特色,打造成一條別具熱帶風情和古商埠特色的商業風情街呢?
湛江曾有過許多在市民中口口相傳的特色老街,如霞山的“枇杷街”、“叮當街”等等。但是,隨著市區的改造和一些老行當的消失,這些老街逐漸失去了原來的風韻。近年來,我市依托霞山原有的法式建筑和海濱特色,初步形成了“法國風情街”的規模,填補了特色街建設的空白,但這遠遠不能滿足市民休閑和購物的需要,也與我市“優秀旅游城市”的稱號不太相符。因此,打造更多的特色風情街,是避免市區街道“千人一面”的重要舉措之一。
現在的幸福路,從前的“港口街”,記錄著赤坎古商埠輝煌的歷史,記錄著革命志士們燃燒的歲月……可惜的是,現在的幸福路由于年代久遠,已逐漸失去了原有的歷史風貌,同時還面臨著城市基礎設施老化、公共配套設施嚴重不足、商業業態層次較低、消防安全隱患等問題。因此,筆者認為,在保留原有老建筑風格的基礎上,結合“粵西菠蘿第一街”名號,整合現有資源,和鄰近的民主路上的古玩文化城、廣州灣會館、大通街(4-8號古碼頭)、三有公司舊址等騎樓建筑結合起來,充分感受赤坎古埠文化的豐厚底蘊,打造出傳統和現代相融、商業與文化結合,旅游和休閑功能兼具的特色街區,成為湛江旅游的新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