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廉江市某郵政所因對一批使用自貼郵票的掛號信進行拆封檢測,引發社會對郵政服務程序合規性與用戶權益保障的關注。在郵政特邀監督員介入后,雙方已達成諒解,事件獲得妥善處理。
據了解,事件發生于10月12日。當事人羅先生委托家人攜帶28封使用自貼郵票的信件前往該郵政所辦理掛號郵寄,工作人員在查驗過程中發現該批郵票數量較大、存在異常,隨即使用紫光燈進行初步檢測,發現異常后,郵政所以“批量郵票需抽檢”為由,告知寄件人需將部分信封送至湛江市局做進一步檢測,如無問題再行寄出。
過程中,工作人員進行客戶信息登記,因該批信件還未封口,檢測也需要時間,為了不影響寄信,工作人員建議羅先生取出信件內件,交帶有郵票的信封送檢即可。羅先生叫工作人員自己取出就行,于是工作人員隨機抽取5個信封,當著羅先生的面取出內件交還,只收取5個帶有此郵票的信封。10月12日17時50分,羅先生聯系營業所工作人員,要求該批信件不再進行檢測,稱時間太久不測了,要求攔截退回,工作人員于10月13日9時將5個信封返還。
羅先生對此表示,郵局在未出示確切送檢依據、也未事先明確告知拆封后果的情況下進行相關操作,程序上存在瑕疵,其合理性與合法性值得商榷。
“問題的核心不在于是否配合檢測,而在于程序是否公開透明、權力行使是否有充分依據。”羅先生表示,盡管事件經反映后已協商解決,但他仍希望推動郵政服務在類似流程中更加規范、更具說服力。他也歡迎社會各界,特別是相關領域人士就此提出建設性意見。
盡管過程中存在程序爭議,羅先生對郵政部門在后續處理中展現的重視民意、積極溝通的態度表示肯定。他強調,反映問題初衷在于促進公共服務質量提升,而非局限于個案追責。
目前,在郵政特邀監督員的協調下,雙方已達成相互諒解。郵政部門也表示將結合此次案例,進一步規范檢測流程、加強員工業務培訓,在保障郵件安全的同時,切實維護用戶的知情權與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