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中科(廣東)煉化有限公司石化碼頭,裝載著27.4萬噸進口原油的“愛麗卡”輪順利靠泊卸貨,裝載著1.2萬噸出口航空煤油的“金旺油19”輪在海關監管下順利駛離港口。一墻之隔的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主原料碼頭,多艘緊急離港避風的進出境船舶陸續回港開展裝卸作業。這標志著湛江港東海島港區進出口業務全面恢復暢通。
廉江核電快速恢復建設,1號機組穩壓器正在吊裝。 記者張鋒鋒 通訊員游憲凱 攝
今年第21號臺風“麥德姆”正面吹襲湛江,全市受到嚴重影響。風雨過后,港城迅速從“防御模式”切換至“復產模式”。作為湛江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和“動力源”,湛江鋼鐵、中科煉化、巴斯夫、廉江核電等重點項目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爭分奪秒,全面掀起復工復產熱潮,展現出強勁的經濟韌性和發展活力。
面對“麥德姆”的考驗,各大重點項目憑借完善的應急預案和豐富的抗臺風經驗,在臺風登陸前已順利完成人員疏散、設備加固等工作,將損失降至最低。臺風過境后,各企業立即啟動災后恢復程序,有序組織排查災后隱患,確保安全后逐步復產。
在臺風過境后,湛江鋼鐵于10月5日23時30分下達復產指令,并根據高爐復風節點和能源平衡情況,有計劃分步驟安排冷軋、球團、焙燒復產,實現了全系統安全、平穩、高效復工復產。10月6日14點58分,湛江鋼鐵零碳項目現場更是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新建6號板坯連鑄機首次模擬澆鑄取得圓滿成功。目前,湛江鋼鐵廠區內被臺風肆虐的痕跡正悄然褪去。生產車輛有序穿梭,返崗員工步履從容,全工序已恢復正常穩定生產狀態。
假期期間,中科煉化員工堅守能源保供一線,積極應對臺風“麥德姆”,全力保障節假日出行高峰的民生能源供應。臺風過后,中科煉化完成裝置設備排查后逐步恢復生產負荷。截至10月8日,累計向華南地區、西南地區等發運成品油20多萬噸。
中科煉化各裝置保持安全環保平穩運行。 記者劉冀城 通訊員劉理銘 攝
在確認安全的基礎上,各大項目現場一片繁忙景象,工作人員全力以赴,力爭把因臺風耽誤的工期搶回來。
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項目在建工地于10月6日基本完成安全檢查,10月7日開始逐步組織工人進場恢復建設。在復工復產的同時,該基地還迅速發起志愿者召集令,短短數小時內組建起一支員工志愿隊伍,于8日清晨奔赴人民大道北清掃殘枝落葉、處理斷裂樹枝,助力當地社區道路逐漸恢復暢通。
廉江核電項目同樣安全有序地恢復了建設。根據廉江核電項目安全檢查及復工復產實施方案,應急值守人員確認現場安全狀態后,分6個專業組和32個網格區域開展復工前檢查,全面評估,確保所有工程子項區域達到安全復工條件,堅決做到不具備安全條件不復工。據了解,該項目接連成功抵御多個臺風,極大地增強了全體建設者的信心,也為項目后續持續安全穩定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奠定更為堅實的安全基石。
10月7日,湛江鋼鐵基地內正在開展道路清障、樹木扶植等工作。 記者張鋒鋒 攝
重點項目的快速復工復產,離不開當地政府的高效服務和有力保障。臺風過后,湛江市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主動靠前服務,深入項目一線,協調解決企業在復工復產中遇到的用工、物資運輸、能源保障等實際問題,為項目全力以“復”掃清障礙。
此前,東海島的多個重點企業由于船舶離港避臺風無法裝卸貨,一度造成企業生產所需原料庫存緊張,面臨斷供風險。湛江海關所屬東海島海關迅速啟動應急預案,逐一對接寶鋼湛江鋼鐵、中科煉化、巴斯夫等重點企業,詳細了解企業受災情況、復工復產計劃以及通關需求。該關組成“黨員突擊隊”奔赴一線,對外貿碼頭的監管設施、查驗設備及貨物堆存情況進行全面排查,第一時間掌握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實際困難。
“航空煤油出口窗口期緊,船期一旦延誤,損失難以估量。”中科(廣東)煉化有限公司物流部負責人李觀福表示。了解到企業的迫切需求后,東海島海關迅速開辟“綠色通道”,實施“一企一策”精準幫扶,運用“批次檢驗”模式快速完成通關,將原本需要數小時的流程壓縮至1小時內,確保“零延時”裝船出口。
據統計,國慶中秋假期,該關共監管進出口貨運量87.4萬噸、貨值16.8億元,確保假期期間企業出口“不斷檔”。
眼下,湛江這片熱土正迅速撫平風雨留下的痕跡。各大重點項目的機器再度轟鳴,奏響了復工復產的最強音,為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注入了堅定信心。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