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臺風“麥德姆”影響,廉江遭遇狂風暴雨侵襲,農業種植、工業生產、城市基礎設施及群眾正常生活均受到嚴重影響。臺風過境后,廉江迅速啟動救災復產機制,全市上下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推進恢復工作,各級黨組織、黨員干部、企業群眾從產業恢復、民生保障、志愿支援維度同步發力,全力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清理倒伏樹木。 通訊員譚小羽 供圖
產業復蘇“加速度”:政企協同破解復產難題
作為農業大市與工業重鎮,廉江農業種植、水產養殖及工業生產在臺風中受損。廉江主要領導率隊深入一線調研臺風災后救災復產工作,政企協同發力,精準施策推動生產回歸正軌。
湛江市海之棚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對蝦養殖基地內,工人忙著維修重建受損蝦棚。調研人員查看修復進度、存蝦損失及設施重建細節,了解企業資金、技術難題。廉江要求相關部門組織技術人員下沉,加快水、電、網絡恢復,摸排設施損毀與產品損失情況,對接保險機構推進受災復核與理賠;同時鼓勵企業擴大規模、增強品牌意識,發展深加工延長產業鏈,相關部門加強指導宣傳,助力對蝦養殖產業升級。
湛江海大飼料有限公司機器逐步恢復運轉。調研人員鼓勵企業穩步復產,將安全生產擺在首位,加大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力度。相關部門與屬地政府主動服務,協調解決原材料供應、物流運輸問題,為企業復產創造條件。
農業領域復產有序推進。橫山鎮農戶陳流文的香蕉種植地中,大片香蕉樹倒伏、斷稈,部分區域水浸。廉江組織農業專家與農技人員深入田間,提供種苗補換、田間管理指導,協調保險公司加快理賠。石嶺鎮第一時間召開專題會議部署救災,成立指揮部,分管農業領導班子帶隊“一對一”指導,了解荔枝、菠蘿等作物損失,指導農戶清園、補苗、防治病蟲害,推動農業快速“回血”。
民生保障“暖人心”:黨員干部堅守復產前線
臺風過后,廉江各級黨組織與黨員干部迅速從“抗災模式”切換至“復產模式”,聚焦群眾出行、供水供電、環境整治等需求,守護生活秩序。
廉江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黨員小隊分秒必爭。夜色中,路燈搶修小隊用高空作業車拆除廉江大道5支倒伏路燈鐵桿與3支水泥桿,重新架設折斷的架空線路;積水清理小隊冒雨赴各易澇點,徒手掀開雨水箅子,清理阻水障礙物,累計疏通堵塞雨水井300余個,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各鄉鎮復產行動迅速。安鋪鎮300余名黨員干部下沉網格,深入田間排查幫扶,退役軍人與黨員干部連夜道路清障,用“鋸、砍、拖、清”模式清理倒伏樹木50余棵、道路障礙120余處,打通鎮區4條主干道。石頸鎮黨委得知縣道677石頸段因樹木倒伏交通中斷后,立即組織搶險突擊隊攜帶工具趕赴現場,隊員分工協作切割樹干、清理雜枝、搬運斷木,近一小時后道路恢復通行。塘蓬鎮應急搶險突擊隊10月5日晚冒雨處置省道388線、287線樹木倒伏與積水內澇險情,隊員踩濕滑路面抬樹干、清雜物、設警示標志,兩小時后道路基本通行,一名隊員說:“只要道路暢通、群眾安全,再苦再累也值得!”
安鋪鎮港頭社區現役軍人、中共黨員陳觀慶,臺風期間請假回鄉結婚時發現一名被風吹倒暈厥的老人,他將老人轉移至安全處急救,待老人恢復意識后,還拿出干糧與干凈衣物供其食用和更換。石城鎮商會會長肖慶輝,迅速組織30余人的救災隊伍,用兩天時間清理村道斷枝雜物、扶正燈柱與樹木,帶動村民共克時艱。
志愿支援“聚合力”:全民參與共筑復產防線
在廉江災后復產中,青年志愿者、基干民兵、普通群眾積極參與,齊心協力織密復產防線。
團廉江市委發出倡議,各級團組織響應,累計發動110余人次青年志愿者參與。志愿者中包含返鄉大學生、企業青年職工、社區工作者,他們放棄休息,攜帶應急物資赴重點區域。防御階段,志愿者化身“移動宣傳隊”,深入鄉村勸導村民加固門窗、收納物品,告知應急避難場所位置,還為獨居老人、低保家庭上門排查房屋隱患、清理易墜雜物、指導儲備物資,確?!安宦湟粦簟⒉宦┮蝗恕?;臺風過后,志愿者投入清障,在主次干道切割樹干、搬運斷枝、清理淤泥,疏通道路堵點,同時幫助社區商戶清理積水雜物、搬運受損貨物,扶起倒地電動車并檢查調整。
安鋪鎮基干民兵連發揮“北部灣畔鋼鐵衛士”作用,10月7日上午,80余人分成3支小組,攜帶工具與街坊鄰里攜手清理鎮區主干道倒伏樹木與散落雜物。該民兵連此前多次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疫情防控、森林防滅火工作,始終服務群眾。
全民參與氛圍濃厚。石城鎮20支黨員先鋒隊帶動村民用油鋸切割樹干、清理村道,打通交通“生命線”;良垌鎮清理路障時,為五保老人、留守兒童劃分“幫扶小組”,優先清理其居住院落;城北街道干部、社區工作者與志愿者清障后,背起消殺設備對積水退后區域開展滅蚊作業,防范登革熱等傳染病。
據了解,廉江統籌454個臨時黨組織、298支黨員先鋒隊,5360余名黨員干部、網格員、駐村第一書記下沉一線,累計清理倒伏樹木4434棵、道路障礙3028處、疏通積水路段653處,搶修通信、交通、供電、供水、供氣等基礎設施1337處。接下來,廉江將持續緊盯產業恢復與民生需求,鞏固復產成果,推動全市生產生活秩序全面回歸正軌。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