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晚,南方電網廣東湛江遂溪供電局遂城供電所開展線路巡視,清理路面掉落導線。 通訊員呂潔敏 攝
強臺風“麥德姆”過境,湛江電網遭受重創,部分區域陷入一片黑暗。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搶復電戰役中,南方電網廣東湛江供電局攜手清遠、江門、揭陽等地支援隊伍,以“人民電業為人民”為企業宗旨,通過政企聯動、跨區協作,在風雨中筑起一道堅實的光明防線,用執著堅守與脈脈溫情,為湛江市民點亮了中秋團圓夜。
10月5日晚,南方電網廣東湛江遂溪供電局遂城供電所開展線路巡視,清理路面掉落導線。 通訊員呂潔敏 攝
跨區同心
風雨無阻的“光明接力”
臺風登陸前48小時,南方電網廣東清遠供電局搶修人員攜帶應急發電車提前抵達湛江遂溪,與遂溪供電局并肩投入防風加固工作。“早一分鐘準備,災后就能少一分損失。”清遠支援隊伍負責人的這句話,成為兩地供電人共同堅守的信念。
10月6日11時,遂溪縣城月鎮一砂廠附近的10千伏城嶺線搶修現場,一派繁忙景象。身著藍色工裝的搶修人員分工明確:有的搬運沉重的電力設備,泥漿沾滿褲腳卻無暇顧及;高空作業人員攀爬至十幾米高的電線桿,在交錯的線路間精準操作,仔細檢查受損部件。“大家加把勁,爭取讓村民早點用上電!”供電人員的吶喊聲,在空曠的現場格外有力。
中午12時40分,記者在現場看到,盒飯送到后,搶修人員紛紛蹲在空地上,匆匆扒幾口飯便再次投入緊張的戰斗。13時30分,傾盆大雨突然襲來,豆大的雨點砸在安全帽上噼啪作響。然而,電線桿上的搶修人員絲毫沒有退縮,雨水順著安全帽邊緣流下,模糊了視線,他們便用袖口快速擦拭,繼續一絲不茍地拆除舊設備。
同一時間,揭陽供電局抗災復電隊伍在雷州市龍門鎮開啟“加速度”搶修模式。10月6日凌晨,接到“優先搶修10千伏謝家線”的指令后,揭陽揭西供電局的隊員們連夜研究線路圖紙,清晨天還未亮,便頂著殘余風力開展勘災工作。“這條線路關系到近半個鎮區的供電,中秋夜前必須恢復送電!”隊員們踩著積水、穿越倒伏的樹木,逐一排查故障點,到中午便敲定了施工方案。當中秋月升起時,謝家線成功恢復供電,鎮區居民家中的燈光次第亮起,照亮了團圓的餐桌。而搶修隊員們卻累得直接坐在路邊,看到大家闔家團圓的場景,臉上露出了會心的笑容。
面對臺風“麥德姆”,南方電網廣東中山供電局同樣迅速響應,在臺風來臨前,抗災復電搶修隊便提前部署謀劃,主動與雷州供電局楊家供電所、客路供電所對接,創新采用“1+N”作戰模式組建11個搶修單元——以1名熟悉當地地形與線路分布的本土供電所員工為向導,搭配N名具備豐富實戰經驗的中山搶修骨干力量,形成“本土經驗+專業支援”的高效協作體系,從機制層面為后續快速推進搶修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10千伏坡尾線黃桐臺區停電!”楊家鎮片區指揮李志平在楊家供電所臨時指揮部急促呼喊。指令下達后,對應的“1+N”作戰單元立即行動:當地供電所1名員工作為“活地圖”在前引路,8名中山供電局抗災復電搶修隊員攜帶專業設備緊隨其后,僅用20分鐘便抵達停電區域。憑借本土向導對線路走向、周邊環境的熟悉,隊伍快速定位故障點,第一時間組織開展搶修作業,從接到指令到啟動搶修的高效銜接,成為跨區協作的生動縮影。
“組建‘1+N’作戰單元,并非臨時之舉,而是我們在抗擊臺風‘摩羯’時總結的實戰經驗。”中山供電局抗災搶修復電隊總協調員曾宏毅介紹,以往跨區支援常因不熟悉當地地形、線路檔案與實際情況存在偏差等問題走彎路,而通過當地供電所與支援隊伍的深度配合,既能讓本土經驗充分發揮“導航”作用,又能讓支援隊伍的專業技術、先進設備精準發力,兩者形成互補優勢,經實戰檢驗,可將單臺區搶修效率提升30%以上,大幅加快了整體搶修復電進度。
10月6日,南方電網廣東湛江吳川供電局樟鋪供電所搶修人員對10千伏線積美線送電操作。通訊員張土建 攝
政企聯動
筑牢農業生產“生命線”
“魚塘增氧機停了,魚要缺氧了!”10月6日凌晨,遂溪河頭鎮新市村養殖戶焦急的聲音,讓河頭供電所工作人員的心瞬間揪了起來。臺風“麥德姆”的殘余影響下,河頭鎮多基中壓電桿被狂風攔腰折斷,部分還浸泡在1.2米深的積水中。為200多戶農業生產用戶供電的10千伏吾良線與河頭線雙回路受損,這條支撐魚塘增氧機、抽水泵運轉的“生命線”徹底中斷。
“先指導養殖戶啟動應急發電機,再想辦法搶修復電!”河頭供電所所長朱忠平當機立斷,同時第一時間向遂溪供電局匯報情況。湛江遂溪供電局迅速與縣應急指揮辦成立臨時指揮部,為搶修工作開通綠色通道。“積水不排,大型設備根本進不去!”指揮部里,工作人員看著現場傳回的積水畫面,當即協調遂溪消防大隊、湛江市消防支隊,調派智能排澇機器人緊急馳援。
10月7日上午10時,河頭鎮的農田里,消防人員熟練地安裝排澇設備,機器人緩緩駛入積水區,大流量排水系統隨即開始運轉。與此同時,遂溪供電局與清遠供電局的技術骨干冒雨勘災,在泥濘的田埂上反復測量,精準確定新的立桿點位。“這里土質松軟,立新桿前必須加固基礎,否則下次臺風再來還是會倒!”清遠支援隊伍的技術負責人蹲下身,用手撥開泥土,向隊員們詳細講解施工要點。
積水抽干后,30余名搶修人員迅速進場。挖掘機轟鳴著清理倒桿殘骸、開挖基坑,隊員們合力組立電桿、架設導線,汗水與泥水在臉上交織,卻沒人停下手中的活。“先搶主干線,再逐戶排查!”為最大程度保障養殖戶利益,主干線修復后,搶修隊立即分成多個小分隊,深入各個養殖區,對每條線路、每個臺區進行細致檢查。當看到魚塘增氧機重新運轉起來,養殖戶緊緊握住搶修人員的手激動地說:“太感謝你們了,這不僅是電,更是我們的生計啊!”
在雷州市唐家鎮斑鳩坡村,1.5米深的積水圍困著10千伏杜陵線臺區,數百戶村民面臨“中秋團圓飯做不了”的困境。湛江雷州供電局迅速啟動政企聯動機制,唐家鎮消防總指揮第一時間帶領隊伍趕赴現場,用專業設備標記深水區和水下障礙,規劃出安全的搶修路線。經過1小時20分鐘的協同作戰,臺區成功恢復供電,村民們紛紛對著供電和消防人員道謝。
10月6日,南方電網廣東湛江供電局聯合各支援地市局組織黨員和志愿者為群眾送應急燈、燈籠等。 通訊員李然 攝
溫情服務
中秋夜的“光明禮物”
“來電了!來電了!”10月6日晚上8時許,記者在現場看到,遂溪縣附城鎮老村村委會響起村民們激動的歡呼聲,大家紛紛走出家門,望著重新亮起的燈光,臉上滿是喜悅。這是遂溪供電局遂城供電所送給村民的中秋禮物——不僅用應急發電機恢復了臨時供電,還帶來了應急照明燈和電子燈籠。
在徐聞港,臺風導致支撐港區運作的10千伏粵保線受損,港區僅能依靠線路轉供電、應急發電車等備用電源維持基本運轉。夜間勘災現場,江門供電局支援人員利用無人機配合強光電筒,在風雨中分組排查故障。當發現某電桿被吹倒后,搶修隊小心翼翼地用吊車吊起斷裂的電桿,有條不紊地重新立桿、修復導線。經過數小時的奮戰,中秋月光下,10千伏粵保線故障成功修復,徐聞港恢復正常供電,有力保障了粵港澳大灣區與海南自貿港的物資、人員流通。
在雷州紀家鎮恬神村文化廣場,黨員便民服務點熱鬧非凡。志愿者們向村民普及安全用電和防疫知識,推廣“南網在線”App,還手持大喇叭,用方言唱起安全口訣:“臺風天氣,不怕不怕!遠離斷落電線、電力設施、潮濕電器……”到了晚上,志愿者們還為村民送上電子燈籠、應急燈和手電筒,小朋友們領到燈籠后,興奮地在廣場上奔跑嬉戲。“你們辛苦了,中秋節快樂!”村民們一句句溫暖的問候,讓志愿者們忘卻了所有疲憊。
截至目前,湛江供電局發動黨員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及員工家屬,派發了10萬個電子燈籠、2萬個應急燈。當前,搶修復電工作仍在持續推進,供電人員用堅守詮釋責任,用行動傳遞溫暖,讓這個中秋假期滿是安心與踏實。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