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起,在廣東省徐聞縣委社會工作部、縣婦聯、縣團委的指導下,徐聞陽光志愿者協會組織60名志愿者,與瓊州海峽(廣東)輪渡運輸有限公司、徐聞港工作人員并肩協作,在港口全流程為旅客提供過海預約指導、行李搬運等貼心服務。
志愿者指導老年旅客操作手機購票。記者簡陳明 攝
作為連接海南自貿港與內陸的“咽喉樞紐”,“雙節”期間的徐聞港迎來客流高峰,單日最高旅客吞吐量突破5萬人次。為了讓“擁擠”變“暢通”,讓“匆忙”添“溫情”,志愿者化身“引導員”“搬運工”“技術助手”,把服務點設在售票機旁、候船椅邊、安檢通道口。
“同志,能幫我看看這票怎么取嗎?我家老頭子急著趕船去海南看孫子呢!”候船區里,來自廣西的李阿姨攥著身份證急得額頭冒汗。志愿者小鄭立刻上前,指尖快速點擊自助機,不到30秒就把打印好的船票遞到她手中,還順手幫她把沉甸甸的編織袋扛到肩上:“阿姨您跟我來,這邊有老弱優先通道,登船更方便!”李阿姨望著小鄭被汗水浸濕的馬甲后背,連聲道謝。
這樣的暖心場景,在徐聞港隨處可見。帶著一家老小出行的河南旅客王女士,正對著堆成小山的行李箱犯愁,兩名志愿者二話不說便上前接力搬運,連嬰兒車都細心地抬上臺階;面對不會操作線上預約的老年旅客,志愿者掏出自己的手機演示;車輛安檢通道外,他們頂著烈日引導車流,額頭上的汗珠順著臉頰滑落,卻顧不上擦一把——因為手里還幫旅客拎著裝滿特產的紙箱。志愿者協會負責人鄭小娟說:“我們不僅要幫旅客‘走得了’,更要讓他們‘走得暖’。”
志愿者們還是“智慧港口”的“暖心翻譯官”。針對部分旅客對智能購票終端、線上預約系統不熟悉的情況,他們在設備旁設立“志愿幫扶崗”,一對一“教學”。72歲的張大爺第一次獨自過海,對著屏幕手足無措,志愿者小林蹲下身,用方言慢慢講解,直到老人能獨立操作才放心。
徐聞縣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場跨越“雙節”的志愿服務,是徐聞“政、社、企”同心惠民的生動注腳。通過部門統籌、社會組織發力、港航企業保障,不僅緩解了港口高峰服務壓力,更讓旅客在志愿者“為民服務”中感到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