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知了喧鬧著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天空,粗糙的膠鞋“噠噠”地走過黃土路,揚起小小的灰塵。那個物資匱乏卻不乏生命力的年代,在我們鄉(xiāng)下,每個經過的小販都像是一家移動的小賣部。而最能吸引孩子們的,是那挑著擔子走街串巷的糖膠佬。
“賣糖膠棒嘍,又香又甜的糖膠棒!”
這吆喝聲像是有什么神奇的魔力,總能穿透泥墻瓦房,清晰地鉆進每個孩子的耳朵。糖膠佬是個干瘦的老人,扁擔兩頭掛著的竹筐上,擺著我們童年最甜蜜的向往。糖膠佬把白色的麥芽糖拉成長條,中間滿滿地塞著炒香的花生仁和白芝麻,在陽光下閃耀著銀白色的光。每當他放下?lián)樱倳弦蝗貉郯桶偷酿捄⒆樱粗涞赜眉埌鹨粔K塊糖膠,那行云流水的操作比任何動作都迷人。
那是個平常的午后,六歲的哥哥正趴在院子的地上彈玻珠。突然,遠處傳來糖膠佬那熟悉的吆喝聲。哥哥像被閃電擊中般猛地抬頭,眼睛頓時亮了起來。他彈簧似地跳起來,顧不上拍打沾滿塵土的膝蓋,就要往院門外沖。可就在抬腳的瞬間,他卻愣住了——破舊的衣袋里,連一分錢都沒有。
那時的鄉(xiāng)下,大家的生活都過得緊緊巴巴的。我家里兄弟姐妹五個,能吃飽飯、有衣服穿就已經算不錯了。零食對我們來說,大多時候只能是夢想。哥哥失落地站在原地,小手緊緊攥著舊衣角,眼巴巴地望著門外,聽著糖膠佬的吆喝聲由遠及近,又由近及遠。
糖膠佬要走遠了!哥哥急得在原地打轉。忽然,他的目光落在自己腳上那雙破舊的膠拖鞋上。一個大膽的念頭頓時在他心里萌生。
他迅速脫下拖鞋,打著赤腳就往外跑。七月的土路被烤得滾燙,哥哥似乎渾然不覺,加快腳步追趕那個即將消失的吆喝聲。
“糖膠佬,等等!糖膠佬,等等!”
他舉著那雙破舊的膠鞋,在烈日下飛奔。汗水滴滴濺落,在泥土路上留下深色的小花。在土路邊悠閑地找食的老母雞還不知狀況,就被沖鋒一般的哥哥驚到了,咯咯咯飛得老遠。原本拴在菠蘿樹下昏昏欲睡的老黃狗這時也警覺地抬起頭,驚愕看著這個赤腳奔跑的孩子。
哥哥不管這些,他心里只有甜甜的糖膠棒。追呀追,終于在村邊的老榕樹下,哥哥追上了糖膠佬。糖膠佬轉過身,看著這個氣喘吁吁、滿頭大汗的孩子,再看看他舉著的那雙破舊的膠鞋,頓時明白了。
“我要換糖膠。”哥哥上氣不接下氣地說,把鞋子遞過去。
糖膠佬接過鞋子,仔細端詳了一會兒。他瞥見鞋帶上的裂口,看了看磨得薄透的鞋底,最后目光落到哥哥充滿期盼的小臉上,點了點頭表示同意,便從擔子里取出兩條大大的糖膠棒。
哥哥迅速接過糖膠棒,小麥色的小臉綻開了花。他的鼻子湊近糖膠棒,深深地嗅了嗅那香甜的氣息,然后才伸出舌頭,一下一下地舔著。麥芽糖的甜香在口腔里擴散開來,花生的酥脆和芝麻的醇香在舌尖共舞——多好吃的糖膠棒啊!他慢慢地往家走,每走幾步就停下來舔一口糖膠棒,心里美滋滋的。
太陽像做錯事的小孩,悄悄地從空中躲到了黑黝黝的西山后。這時媽媽也干完活從田里回來了。她一眼就發(fā)現坐在門檻上的哥哥光著腳丫,猜想一定是頑皮的孩子把鞋子玩丟了,立刻皺起了眉頭:“你的拖鞋呢?”
起先哥哥支支吾吾,小臉漲得通紅,就是不肯說。但在媽媽嚴厲的目光下,他終于招架不住,坦白了自己用膠鞋換糖膠的事。
媽媽氣得渾身發(fā)抖:“你這孩子!就知道嘴饞!一雙膠鞋抵得上全家好幾天的菜錢,你就這樣拿去換了糖膠?”她舉起小棍子,眼看棍子就要重重地落在哥哥的身上,卻瞥見哥哥赤著腳,腳趾在不安地摳著泥。媽媽輕輕地嘆了口氣,舉著小棍子的手也無力地垂了下來。
這件事很快在村里傳開了。大人們把它當作笑話來講,孩子們卻暗暗佩服哥哥的勇氣。有很長一段時間,哥哥出門都要光著腳,直到媽媽又攢夠了錢,才給他買了雙新鞋。
但誰也沒有想到,這次換糖膠的經歷,竟改變了一向頑皮的哥哥。他不再像其他孩子那樣整天玩耍,開始主動幫著父母干農活,學習也格外用功。多年以后,他告訴我們:那天晚上,他不僅嘗到了糖膠的甜,更嘗到了生活的苦。那雙膠鞋換來的不只是兩根糖膠,更是一個深刻的教訓——想要什么,就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
如今的哥哥早已有了自己的事業(yè),也在城里安了家。時光改變了很多東西,但有些記憶,就像那糖膠棒的甜香,卻永遠縈繞在歲月深處,成為生命中最珍貴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