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韻悠揚,千帆待發,鮮味領航。歷經3個半月的休漁期即將結束,霞山區開漁歡樂周將于8月15日至17日在特呈島溫泉度假村舉行。本次活動以“非遺賦漁·尋味霞山”為主題,通過非遺展演、開漁盛典、海鮮體驗等多元形式,打造集文化傳承、海洋體驗、美食品鑒與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夏日盛會,全方位展現霞山獨特的漁港風情與鮮美魅力。(據《湛江日報》)
這場以“非遺賦漁·尋味霞山”為主題的盛會,不僅是一場漁民的慶典,更是一次海洋文化的深度展示。從千帆競發的開漁盛典到非遺技藝的活態展演,從“第一口鮮”的海鮮狂歡到濱海音樂會的潮流碰撞,霞山以多元形式詮釋了傳統與現代的交融,為湛江的海洋經濟與文化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非遺賦漁:古老技藝的當代生命力。開漁節的核心價值在于對海洋文化的傳承。本次活動中,非遺元素被巧妙融入各個環節:開漁盛典上,鼓樂震天與全息光球技術結合,金獅送福與千帆出海的壯觀場景相映成趣,傳統儀式被賦予科技感十足的現代表達;海島集市中,貝雕、雷州石狗、漁家繩結等非遺手工藝品與文創產品并置,讓游客在互動體驗中感受湛江漁民的智慧與審美。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活動通過“圍網捕魚”等集體參與項目,將非遺技藝轉化為可體驗的旅游產品——游客既能目睹傳統漁法的精湛,也能親手拉網,感受即時收獲的驚喜。這種“活態傳承”模式,既避免了非遺淪為博物館標本,又為其找到了可持續發展的商業路徑。
千帆競發:從生產儀式到文旅IP。開漁節的標志性場景——千帆競發,原本是漁民祈求豐收的樸素儀式,如今已演變為霞山文旅的超級IP。今年的開漁盛典通過“全息啟航”技術,將漁船出海的畫面投射成震撼的光影藝術,配合本土樂隊的漁歌新唱,形成“傳統與潮流的超燃交響”。而特呈島作為分會場,更以“吃住玩一價全包”的模式,讓游客沉浸式體驗開漁全程:清晨趕海挖貝,傍晚品嘗現捕海鮮長桌宴,夜間參與沙灘音樂派對,完整呈現漁民的日常與節慶。這種從生產場景到消費場景的轉化,不僅提升了漁業資源的附加值,更讓游客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推動霞山從“漁港”向“漁旅融合示范區”轉型。
鮮味領航:美食經濟的產業鏈延伸?!伴_漁第一鮮”是本次活動最誘人的賣點。據往年數據,開漁后首批海鮮價格雖較平日上漲20%-30%,但市民仍愿為“頭啖鮮”買單,如白倉魚、花蝦等品種供不應求。今年主辦方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在特呈島溫泉度假村設置“現烹區”,由名廚現場演示海鮮料理技藝;霞山漁人碼頭同步舉辦海鮮美食嘉年華,集結本地生蠔、沙蟲等特色食材,打造“從漁船到餐桌”的體驗閉環。更值得關注的是,活動通過“短視頻大賽”“美食優惠聯盟”等配套措施,將短期流量轉化為長期消費習慣,助力湛江“中國海鮮之都”品牌走向全國。
潮玩濱海:年輕力激活傳統漁港。為吸引年輕群體,本次活動大膽注入潮流元素。濱海音樂會邀請流行樂隊改編粵語經典,結合熒光燈舞與煙花秀,打造“萬人閃光燈銀河”的浪漫場景;沙灘派對引入“隨機C位”互動機制,讓游客在即興表演中釋放熱情。這些設計精準捕捉了Z世代“愛分享、重體驗”的特質,使開漁節從地域性活動升級為社交平臺上的“爆款話題”。與此同時,主辦方也注重文化平衡——例如在KTV派對中保留雷州民歌選項,在文創市集中推出漁網編織工作坊,避免娛樂化稀釋文化內核。
向海而興的霞山范式。霞山開漁歡樂周的創新實踐,為沿海地區提供了“文化-經濟-生態”協同發展的樣本。它既非對傳統的簡單復刻,也非對商業的盲目迎合,而是以非遺為魂、漁業為基、旅游為形,構建起多元共生的海洋生態圈。當千帆破浪的轟鳴與濱海音樂會的音符交織,當漁女的織網技藝與年輕人的自拍桿同框,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場盛會,更是一座城市向海圖強的決心——這里的故事,始終與潮汐同頻,與時代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