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正在布局打造“AI滲透之城”,向海圖強注入智慧新動能。(據8月11日《湛江日報》)
從紅樹林AI監測到智慧醫療創新,從臨港產業智能化到政務服務數字化,我市正將人工智能轉化為城市發展的“數字基因”,在新質生產力賽道上書寫獨特答卷。
“AI滲透”的核心,在于讓技術如水電般成為城市基礎要素。湛江的實踐精準把握了這一要義:以算力為引擎,建設公共智能算力中心;以數據為血脈,依托廣州數據交易所(湛江)服務基地激活要素流通;以場景為舞臺,在海洋牧場、化工園區、醫療診室等領域打造示范標桿。巴斯夫智慧園區的5G與AI融合,湛江鋼鐵的“機器人軍團”,無不彰顯AI對產業的重塑力。
湛江的獨特優勢,在于將海洋特色與AI創新深度綁定。紅樹林入侵物種AI識別模型,讓生態保護更精準;環雷州半島養殖監測系統,為海洋經濟裝上“智慧大腦”。這種“海洋+AI”的融合路徑,既發揮了地域稟賦,又為AI應用提供了差異化場景,形成不可復制的競爭力。
從政務服務到民生保障,AI滲透更顯溫度。“統戰小同”數字人提升服務效能,AI導診讓就醫更便捷,麻醉虛擬人推動醫學教育革新。這些場景印證:技術的價值,終究要落到人的獲得感上。湛江的探索表明,AI滲透不是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通過“算力+算法+數據”的協同,構建起政府高效治理、產業高端躍升、民生普惠便捷的生態閉環。
站在新起點,湛江需持續夯實基礎——既要擴大算力供給、培育算法生態,更要完善數據要素市場,讓AI滲透有“基”可依。當人工智能真正成為城市運行的“數字基因”,湛江向海圖強的藍圖,必將在智慧賦能中加速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