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翻盆倒罐清理積水點,夜晚無人機騰空而起精準消殺……在應對基孔肯雅熱的緊要關頭,當前湛江城鄉正晝夜不息地織密一張抵御蚊媒傳染病的立體防護網。
開展熱煙霧滅蚊行動。記者李忠 攝
疫情警報
四級防控體系火速構建
當前正值蚊媒傳染病高發季節,防控形勢嚴峻。截至8月12日,湛江市霞山區、遂溪縣、麻章區的14個村(居)、小區正在開展蚊媒傳染病疫情處置,存在傳播風險。警報拉響,一場關乎市民健康的保衛戰全面打響。從市級統籌到村居落實,一張覆蓋市縣鎮村四級的防控網絡在湛江全域迅速鋪開。
蚊媒傳染病通過蚊子叮咬傳播,為了市民個人和家人的健康,湛江疾控呼吁全體市民積極參與防控,做好防蚊滅蚊。請在上述區域生活、工作或活動的市民朋友們注意做好個人防蚊滅蚊,外出建議穿長衣長褲或噴灑驅蚊水;積極行動,清理住家及周圍積水,清除或倒置各種閑置可積水容器,保持環境整潔。
“這片區域之前積水嚴重,是蚊蟲孳生的重災區,現在清理干凈就放心多了。”在吳川市各鎮街,黨員干部帶領群眾清理積水的場景隨處可見。吳川市各級黨組織動員各方力量,全面開展以清理蚊蟲孳生地為重點的愛國衛生運動,建立起“市鎮村”三級聯動的防控體系,黨員干部帶頭、群眾積極參與的蚊媒防控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廉江市直面衛生難點問題,持續加大整治力度,對衛生死角堅持“零容忍”。廉江羅州街道將廢品站一日清空,“蚊子窩”一鍋端走,成為全市防控的示范點。羅州街道的經驗迅速在全市推廣。各社區組建“婆婆媽媽宣傳隊”用方言錄制口訣,商鋪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小區物業每日報送布雷圖指數。這些接地氣舉措迅速推廣,構筑起群防群控的嚴密防線。
赤坎區通過科技提效、民力聚能、基層兜底三措并舉,構建基孔肯雅熱防控全鏈條防線。其中,開通衛生黑點舉報熱線,市民化身“監督員”,從花壇積水到垃圾堆放問題,社區消殺隊快速響應,帶動全民參與“翻盆倒罐清積水”行動,機關志愿者入戶教學、兒童爭當“防蚊小衛士”,推動防控從“政府主導”轉向“全民自覺”。
霞山區報告首例基孔肯雅熱本地病例后,立即組織百余人的精干隊伍響應。精準劃定核心區、警戒區、監控區,組建62個“1干部+1醫護”入戶小組,迅速深入核心區同步推進病例排查、孳生地清理及宣教,并建立臺賬。截至8月12日12時,5個核心區完成入戶率99.58%。專業消殺隊伍同步組建,累計消殺面積超2513萬平方米,有效阻斷疫情擴散。
雷州市防控策略突出三個關鍵環節,全面強化重點區域消殺整治,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在疫情處置機制上,嚴格落實 “1-3-3-5”響應模式——一旦發現病例,同步開展風險告知、健康篩查和孳生地清除工作。在雷州市調風鎮,人居環境整治與蚊媒防控緊密結合。
清理雜樹雜草。記者劉冀城 攝
科技賦能
無人機高空“掃盲”精準滅蚊
蚊蟲防控最大的難點在于隱蔽的孳生地。湛江多地創新防疫手段,無人機成了防控戰場上的“空中偵察兵”。
作為全市防控的示范點,羅州街道將科技手段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在街道指揮中心的大屏上,無人機巡查發現的積水容器點位實時顯示,系統自動生成工單派發至對應網格員。這一閉環機制確保隱患發現一起、清除一起。
面對傳統的“掃樓”方式面臨自建房密集、樓頂位置隱蔽等難題,霞山區新園街道、遂溪嶺北鎮田增村等地同樣創新構建 “空中發現—地面定位—即時清除”高效處置鏈。無人機實時傳回畫面鎖定隱患點后,地面處置小組立即攜帶工具到達現場,同步完成積水清除和藥物噴灑。
“過去人工排查耗時費力,還容易遺漏。”專業飛手道出痛點。如今,搭載高清攝像頭的無人機低空巡航,半小時就能覆蓋以往數天的人工巡查范圍。
赤坎區將無人機技術推向新高度。該區引入內置AI智能識別算法的無人機巡查系統,可自動提取蚊蟲孳生重點片區,生成包含位置、問題類型和現場照片的識別報告。
“無人機累計排查推送隱患點位5000余處,覆蓋全區所有街道。”赤坎區工作人員介紹,原本需兩周完成的工作量被壓縮至2天。更重要的是,無人機攻克了高空樓頂、加鎖區域等人工無法觸及的盲區。
暮色降臨,多地搭載熱成像儀的無人機騰空而起,對村內池塘、灌木叢等隱蔽區域實施精準消殺。傳統人工難以企及的5米高空成蚊聚集區,在科技加持下無處遁形。
聯手整治人居環境。記者殷翊展 攝
全民參與
愛國衛生運動全面鋪開
蚊媒防控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湛江疾控呼吁全體市民積極參與防控,做好防蚊滅蚊。在法規層面,《廣東省愛國衛生工作條例》明確規定,單位和個人有義務保持環境衛生,完善防蚊設施,及時清除積水。
徐聞縣以法治化手段破解衛生治理難題,通過執法普法聯動壓實主體責任,以重點場所攻堅阻斷傳播鏈,疊加專業機構示范,構建“法律約束+科學防控+全民參與”的立體防線,為蚊媒傳染病防控提供了“徐聞樣本”。
湛江經開區黨員干部每日下沉社區村居半天,帶頭開展“清積水、清雜物、清垃圾、滅蚊蟲”行動,清死角、滅孳生、做科普,帶動居民參與。樂華街道“線上+線下”聯動宣傳,線上推知識,線下“敲門”送藥、“拉家常”科普,并組織“地毯式”清理。民安街道發揮道德模范作用宣講清積水重要性、倡導衛生習慣,黨員村民分組整治結合移風易俗,筑牢防線。
遂溪縣開展“全覆蓋、無死角”防蚊滅蚊行動。各鎮街單位結合環境整治、消殺、排查與多元宣傳,營造群防群控氛圍。創新利用普法車、巡邏車、清潔車等組成流動宣傳隊,全天候播報防疫知識及“門前三包”倡議,讓防控知識“飛”入千家萬戶。各鄉鎮扎實推進,如結合“萬村清潔”行動重點消殺、組織攻堅隊“地毯式”清理積水點、整治孳生源頭,筑牢健康防線。
清理衛生死角。記者郎樹臣 攝
霞山區東新街道的社區工作者已連續三周放棄休息,每天清晨帶著小喇叭走街串巷,提醒居民清理家中積水。在遂溪縣遂城街道,愛國衛生運動如火如荼,城南社區的居民自發組成“清積水小分隊”,逐戶檢查陽臺和庭院。
“防控責任已細化到人到點。”遂溪縣田增村黨員干部介紹,該村創新構建“五個一”機制:每日一巡查、每周一評估、每戶一承諾、每片一責任人、每機一數據。
8月10日,麻章鎮新發現的兩例輕癥病例,為全市防控工作敲響警鐘。麻章區衛生健康局當日即向全體市民發出倡議,呼吁 “更換水培植物用水,清理積水容器”,并強調基孔肯雅熱“可防可控可治”的科學判斷。
在麻章區福民居委,一群身著粉色馬甲的巾幗志愿者格外醒目。她們穿行在背街小巷,清理房前屋后積水及雜物,向居民講解防蚊知識。7月底以來,湛江市各級婦聯組織動員廣大婦女投身防控一線。霞山區三級婦聯組織發放宣傳單張5000多張,清理積水點2000余處;坡頭、雷州、廉江等地婦聯同步集結力量,將防控觸角延伸至每個角落。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