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清晨,陽光窸窸窣窣地灑進窗戶。手機屏幕亮起,媽媽拿起手機,發起了視頻通話,遠在異國的堂兄、堂姐招手跟我們打招呼,還有分散在五湖四海的親戚們,也紛紛出現在屏幕上。這一刻,數字時代的春節悄然拉開了序幕,千年的傳統在科技的助力下綻放新光彩。
微信紅包成了春節的“新寵”。家族群里,長輩們紛紛發送寓意吉祥美好的微信紅包,晚輩也發出創意表情包回應,這些紅包使跨越千里的親情在數字空間里流動。年夜飯的桌子上,手機支架成了“新餐具”,遠方的親人通過手機入席,我們舉杯相賀,其樂融融。這種看似“虛擬”的團圓,實則讓親情更加“真實”地觸手可及。
短視頻平臺上的春節更是熱鬧非凡。來自天南海北的網友都分享著自己故鄉的春節習俗,從東北的冰燈到江南的花市,從西北的社火到嶺南的醒獅,傳統文化在數字空間里煥發新生。年輕人用短視頻記錄年味,用直播分享團圓,讓春節文化在創新中傳承。有一位老奶奶在網上教程制作當地的美食——壽桃福袋饅頭,獲得廣大網友的一致好評。傳統美食文化在數字平臺上得到新的傳播。
數字時代的春節,形式更迭,情感如一。科技讓思念沖破時空,賦予傳統新的生機。我們用手機記錄團聚、用短視頻分享年味、用電子紅包送祝福,書寫屬于這個時代的春節記憶。這些記憶將成為傳統文化長河的新浪花。在數字化春節里,我們既是傳承者,也是見證者,共同譜寫中華文化的新篇章。
點評:本文以獨特的視角捕捉數字時代春節的文化新貌,展現了小作者敏銳的觀察力。建議可適當增加對傳統儀式感消長的辯證思考,使主題更具深度。
指導老師:陳逢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