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例!69小時生死大營救創造洞穴潛水救援奇跡
“這些救援警察都是孩子的再生父母,是救援人員給了他第二次生命。”失聯隊員小周的父親回想起孩子被救的過程,依然心有余悸,又充滿感激。
記者25日從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廳了解到,2月5日,一支洞穴水生生物綜合科考調查隊前往百色市田陽區洞靖鎮那峨村的活旺河源頭溶洞開展科考活動。當時有5人潛入水下洞穴,但傍晚返程時,發現2名隊員失聯,便報警求助。百色市公安機關立即派出特警支隊水上勤務救援大隊13名隊員前往現場開展救援,當地也迅速成立由消防、衛健等部門組成的聯合救援隊。
救援隊員裝載潛水器材準備進洞開展營救工作。新華社發(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廳供圖)
“經過初步勘察,現場是一處狹長的溶洞,褶皺斷層相互交織,水系復雜,暗河涌動,尤其是洞內復雜的地質環境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百色市公安局城區巡警支隊副支隊長梁良回憶說,在這樣的地形中開展救援,必須采用最高的技術操作標準,為此救援團隊先后制定了多套救援方案。
據了解,由于洞內寬度大,水深超15米,救援隊決定采用5個200米的大線輪從洞口往水下布置引導繩,以便救援人員在洞內來回搜尋。“由于被困人員的具體位置不是很清晰,只能隱隱約約聽到敲擊巖壁的聲音,我們就沿著這個大致方向前往搜尋。”百色市公安局特警支隊水上勤務救援大隊隊員許世德說。
被困人員剖面示意圖。新華社發(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廳供圖)
經過數小時洞穴潛水搜救,2月6日凌晨4時30分左右,救援隊在水下16米處的溶洞氣室內發現第一名失聯隊員周先生。該地距救援隊員洞口約300米,經過1個半小時的救援,周先生被成功救出溶洞。
“太感謝你們了,請一定要幫我找到我的學生。”上岸后的周先生連連道謝,得知自己的學生小周還未找到,心里也是焦急萬分。
由于水下洞穴環境異常復雜,救援隊只能依靠攜帶的光源,在能見度僅有3米左右的范圍進行搜尋。經過10多次地下探查,排查了10多處水下洞穴,救援隊的體力和精力都已達到極限,但沒有一個人放棄。
救援隊員在進行洞穴潛水救援工作。新華社發(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廳供圖)
堅持就有希望!經過不懈搜索,救援人員在水下28米處的溶洞氣室內發現小周,并將其帶到洞內的安全區域。由于三天沒有進食,小周身體非常虛弱。“我當時特別難受,都已經出現了瀕死般的幻覺。”小周事后回憶到。
2月8日20時30分許,小周被成功救出。經送醫觀察,他生命體征正常。目前,小周已康復出院。
救援隊員成功救出第二名被困人員小周。新華社發(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廳供圖)
從2月6日零點左右開始施救,到兩名被困人員最終被救出,整個救援過程持續了69個小時。事后,被救人員和家屬為百色市公安局特警支隊水上勤務救援大隊送上感謝錦旗。“雷霆蛟龍破萬險,特警蛟龍護蒼生。”錦旗上感謝的話語是對救援隊員舍身忘我救援最生動的寫照。
公安部門介紹,從目前公開報道和所知資料了解,此次救援創造了國內首例洞穴潛水救援的成功案例,更是一場生命救援的奇跡。公安部門提示,開展潛水作業需具備相應資質和能力,如遇險情需第一時間求助相關部門,避免危險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