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海關所屬霞海海關打造的湛江關區首個“楓橋經驗”基層試點工作站——“霞海和楓”工作室成立一年多以來,發揮基層海關訴源治理“前哨堡壘”作用,構建爭議化解新體系,提升法治保障水平,助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服務+普法”靠前 搭建關企“連心橋”
“‘海威2號’項目是湛江首家在海關備案的智能化深遠海養殖平臺,在海關的指導下我們順利完成備案手續。”該項目經理李曉桐說。
霞海海關組織工作室業務骨干深入田間地頭、塘邊水上、工廠車間調研,幫扶企業從傳統淺海養殖向深海智能養殖轉型發展,先后助力廣東省最大的半潛桁架式漁業智能養殖平臺“海威2號”以及1331個重力深水網箱獲得“出口”資質,持續幫扶國家重點水產品養殖863基地引進國外優質親蝦,助力金鯧魚、石斑魚等名特優水產品“暢游出海”。
此外,該關用好“四下基層”“一線工作法”等機制,將釋法說理、普法宣講融入外勤作業、窗口服務、矛盾化解等工作中,引導企業群眾自覺遵法守法。
據了解,今年以來,該關共開展“關長送政策上門”等活動35次,解決企業反映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57個,幫扶企業應享盡享政策紅利。
“聯動+協同”保障 建設調處“終點站”
“霞海和楓”工作室自2023年9月成立以來,霞海海關結合轄區企業實際,打造“服務大廳+‘霞海和楓’工作室+信訪接待室”三位一體“一站式”服務平臺,聚焦行政爭議化解,強化關地聯動、“職能部門—基層一線”協同,形成共同研判、提前介入、合力調處的工作機制,力爭將行政爭議化解在萌芽、解決在基層。
該關聯合職能部門宣貫主動披露政策,鼓勵引導企業自覺守法、主動糾錯,減少企業因不熟悉海關政策、不理解執法行為而產生行政爭議的情形,構建關企間互信互利的新型合作關系。今年以來,該關共受理企業申請主動披露80起,同比增長76.7%,減免滯納金72萬元。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