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職工之家升級后,環境整潔、綠意盎然,住著比以前舒心多了!”近日,湛江市公交集團海濱生活區居民李阿姨坐在煥然一新的黨建活動室里,道出了轄區居民的共同心聲。這一宜居場景,正是霞山區海濱街道深化“支部建在小區上”實踐,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精細化的生動寫照。
開展“百千萬工程”人居環境整治活動。
霞山區海濱街道地處霞山中心城區,老舊小區占比超60%,流動人口多,曾長期面臨基礎設施老化、物業管養薄弱、治理力量不足等難題。近年來,該街道緊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主線,以“支部建在小區上”為突破口,構建“黨建引領、居民自治、多方協同”工作機制,推動基層治理從“獨角戲”變為“大合唱”,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
凈灘志愿服務活動。
該街道按照“利于管理、便于活動、發揮作用”原則,通過“黨員排查+小區走訪”精準摸底,采取“試點先行—總結推廣—全面覆蓋”策略,分批次組建22個小區黨支部,形成“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小區黨支部”三級組織架構,實現黨組織應建盡建。同時,按“有能力、有威望、有公心、有熱情”標準選優配強黨支部書記,從居民代表、在職黨員、物業企業中擇優選配兼職委員,開展黨務技能培訓,打造過硬服務隊伍。此外,通過改造老舊小區、盤活物業用房、利用閑置空間,推動多個小區黨建陣地提質升級,打造集學習、議事、服務、文化活動于一體的多功能平臺,讓黨員在家門口就能過組織生活。
開展義診活動。
開展免費修理電器志愿活動。
開展“送學上門”活動。
精準對接訴求,讓服務“按需配送”。海濱街道發揮小區黨支部“前哨”作用,通過黨員入戶走訪收集居民需求,理清“需求—資源—服務”三張清單,推動公共服務從“政府端菜”轉向“群眾點菜”。針對老年群體需求,聯合高校、醫療機構等開展義醫義診、愛心剪發、智能手機教學等志愿服務,累計服務500余人次;針對困境家庭“輔導難”問題,開設“四點半課堂”,服務學生170人次;為年老體弱老黨員提供“送學上門”服務,確保學習教育全覆蓋。“現在社區服務跟著需求走,比我們自己想的還周到!”居民的稱贊道出了心聲。
多元協同共治,破解“最后一米”難題。海濱街道以小區黨支部為紐帶,構建多元共治格局。創新“居民點單、支部派單、社區接單、群眾評單”服務模式,實現訴求閉環管理。此前,公交集團海濱生活區居民反映樹木存在安全隱患,小區黨支部書記迅速對接社區,網格員及時上報,街道組織執法隊快速修剪,高效消除隱患。同時,推行“紅色議事會”制度,由支部牽頭,業委會、物業、網格員等共同參與,成功成立小區業委會、更換30件過期消防器材、解決垃圾堆放等民生問題,讓居民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此外,深化“組織聯動+黨員下沉”雙擎機制,統籌25個共建單位、7個掛點單位資源,150余名在職黨員常態化下沉一線,在環境整治、疫情防控等工作中累計出動500余人次,凝聚治理合力。
下一步,海濱街道將持續深化“黨建+”模式,推動基層治理與民生服務同頻共振,為居民幸福生活“升溫加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