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云下的湛江灣實驗室。記者李忠 攝
工業園區內塔吊揮動長臂,施工車輛往來穿梭;萬畝荷塘中碧葉連天,游客漫步棧道,笑語盈盈;鄉村小院里,干部群眾圍坐暢談,共話家鄉發展……一幅城鄉融合、產業興旺、活力迸發的壯美畫卷,正在坡頭大地上徐徐鋪展。
今年以來,坡頭區以“百千萬工程”為總抓手,在經濟發展、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多個賽道上奮勇爭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31億元,增速達9.6%,領跑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189.2億元,增長18.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88億元,激增31.5%。數字背后,是坡頭區干群同心、迎難而上的奮斗身姿,是政策精準發力、產業轉型升級的生動實踐。
工業引擎轟鳴
海洋經濟揚帆
走進坡頭區的工業園區,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生產線高速運轉,工人忙碌而有序。在這里,工業經濟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它的“速度與激情”。
“我們今年的訂單已經排到明年一季度了!”園區內一家裝備制造企業的負責人興奮地說。這樣的場景在坡頭并非個例。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區第二產業增加值達207.28億元,同比增長13.1%,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火車頭”。南油與區屬企業“雙輪驅動”,規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8.7%和9.1%,省產業園增速更是高達15.6%。
更令人振奮的是,在復雜的經濟形勢下,坡頭區前三季度“四上”企業凈增8家,成為全市唯一實現凈增長的縣(市、區)。“這說明我們的市場主體不僅有韌性,更有活力!”區工信局負責人感慨道。
湛江灣實驗室智慧漁業中心工作人員通過智慧物聯系統分析魚群的生長。記者張鋒鋒 攝
面朝蔚藍大海,坡頭向海圖強的決心堅定。沿著海岸線望去,海上養殖網箱整齊排列,工人們在陸基養殖車間里忙碌作業;湛江灣實驗室里,研究人員正在不斷測試最新型的海工裝備;海上采油平臺上,智能化設備提升開采效率,源源不斷的“藍色能源”成為城市建設的強引擎。據了解,坡頭區正著力構建“中海油產業鏈+湛江灣實驗室科技鏈+海工裝備產業鏈”格局,海洋經濟占全區GDP68.3%,新簽約項目19個,總投資額超百億元。海風拂過,帶來的不只是微咸的氣息,更是產業發展的無限希望。
藍天白云下的湛江灣實驗室。 記者李忠 攝
種業“芯片”突破
科技賦能農業
在坡頭區的田間地頭、灘涂海上,一場靜悄悄的“種業革命”正在上演。坡頭區創新推行“繁育鏈、服務鏈、產業鏈”三鏈同構模式,將科技的力量注入農業根基,走出了一條聯農帶農富農的新路子。
生猛的青蟹。記者張鋒鋒 攝
在湛江灣實驗室,科研人員正悉心觀察硇洲族大黃魚的生長情況,這里構建的種質資源庫已保存不同族群大黃魚6000余尾。從“海中育種”突破章紅魚人工繁殖技術、繁育魚苗300多萬尾,到“灘涂育種”建立紅樹林種養耦合觀測站、探索“紅樹林-貽貝-青蟹”生態養殖,再到“荒地育種”聯合高校企業開發耐鹽堿“海水稻”、獲得50多個水稻新品種專利,坡頭區實現了“海上—灘涂—陸上”全域育種新格局,育種效率提高超過200%。廣東粵良種業有限公司獲批建立“廣東省科技專家工作站”,正是對其育種創新能力的肯定。
坡頭區還推動“服務鏈”模式創新,解決種養“資源散、產量低”問題。政府搭臺,財政投入1000萬元支持建成230畝水稻種質資源繁殖基地,帶動“土專家”參與育種,完成審定水稻品種5個,競爭力位居全省前列。企業創新,粵良種業與多家頂尖科研院所合作,近20名專家提供技術支持,推動“華南多抗中早熟特色優質稻種業創新園”落戶,在良種良法推廣下,大部分區域水稻畝產達900斤以上。此外,推行“農場+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將偉健家庭農場作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中心承接試點主體,累計投入“補改投”資金100多萬元,帶動村集體入股,幫扶171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科技的力量正在改變這片土地。坡頭區聚焦“成果—品牌—市場”全產業鏈發展,推動“產業鏈”體系重構,以優質種源牽動一個產業,輻射一片農村,帶動一方農民。坡頭區成功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蝦苗年產突破900億尾,有效輻射華南地區需求;“鷺洲島”牌青蟹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官渡生蠔”獲國家地理標志稱號,相關海水養殖項目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與江淮園藝合作建立300畝科研示范基地,舉辦全國性品種示范會,每年吸引超5000客商,帶動周邊群眾每年創收超100萬元,紅皮西洋南瓜品種占據廣東市場90%以上份額。
“逛街”走出實效
治理精準高效
用腳步丈量民情,用實干贏得民心。今年以來,坡頭區積極組織開展“我邀鎮委書記逛逛街”,創新實施“三個必逛+一個科技助手”工作模式,推動鎮委書記用腳步丈量實施“百千萬工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構建從問題發現、任務交辦、跟蹤督辦到結果反饋的全鏈條、閉環式管理工作機制,有效提升治理效能,轉變干部作風,形成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路徑。
區委書記、區長以“四不兩直”方式隨機走訪。區四套班子帶領鎮街書記從6月開始,堅持每周“半日逛”,現場驗收整改,復盤總結,明確方向。同步出臺問責意見,建立“常規觀察—重點整改—層級問責”機制,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牽頭督辦,以剛性約束推動問題整改到位。
各鎮街黨(工)委書記嚴格落實每周至少一次的班子集體走訪制度,聚焦城鄉風貌、垃圾處理、“門前三包”、村容村貌等關鍵環節,實現鎮域與行政村重要區域全覆蓋檢查。
利用“兩步路戶外助手”APP,搭建數字化問題治理平臺,對“三重一大”類問題精準定位、拍照取證、建檔入庫,形成全域可視化問題電子地圖。“你看,我們用這個App拍照定位,問題直接上傳系統,處理進度一目了然。”工作人員一邊演示,一邊向記者介紹,截至9月,全區累計排查錄入問題1350項,短短半個月已完成整改669項。
從拆除違建到新增綠化,從化解糾紛到服務優化,坡頭區正通過一個個“小切口”推動民生“大改善”,已推動拆除違建商鋪20余間、亂建鐵棚車棚200余個,新增綠化6000余平方米,解決群眾“關鍵小事”400多項。
荷花節已成為我市農文旅融合的亮點。記者李忠 攝
荷香飄溢致富路
圩鎮煥新百姓安
今年7月乾塘鎮萬畝荷塘碧葉連天,荷花競放,清香遠溢。“心歸荷處·乾塘有約”荷花文化季如期而至,游客漫步棧道,欣賞非遺巡游,選購“蓮”系特產,一場以荷為媒的農文旅融合盛宴,正是生態價值轉化的生動寫照。
“周末一天能賣出去好幾百斤藕粉,忙得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蓮藕加工坊的負責人一邊打包快遞一邊說。他的身后,工人們正將新開發的蓮藕粉絲、速食藕面裝箱發貨。
在梅魁村,以電影《哪吒2》為主題的墻繪吸引游客駐足。“沒想到傳統文化IP能和我們的蓮藕結合得這么好!”帶著孩子前來游玩的劉女士贊嘆道。通過校地聯動,坡頭區將流行文化元素融入鄉村建設,讓傳統產業煥發新生機。
近年來,坡頭區立足萬畝荷塘,構建“農業為基、文化鑄魂、旅游聚氣”模式,建成1.3萬畝省級現代化蓮藕產業園,配套彩虹碧道、生態驛站,獲評省級自然教育基地,年接待游客超30萬人次;謀劃總投資2.8億元的荷花小鎮配套設施項目,全方位升級基礎設施;連續8年舉辦荷花文化季,活動內容不斷豐富,單屆接待游客超20萬人次。
“我們不僅要種好藕,還要賣好藕,更要讓游客愛上這片荷塘。”目前,乾塘鎮已建成3條現代化深加工生產線,開發蓮藕粉絲、速食藕面等高附加值產品,獲“湛品”認證。蓮藕種植面積1.3萬畝,年產量2萬-3萬噸,年產值超6000萬元,占乾塘鎮農業總產值半壁江山,并與龍頭餐飲簽訂日供協議,讓“小特產”融入“大市場”。
與此同時,“百千萬工程”的春風也吹遍了坡頭鎮的大街小巷。昔日擁堵的“喇叭口”已拓寬為車流順暢的主干道;轉角處新增的充電樁為往來新能源車注入“綠色動力”;曾經的閑置邊角地,“長”出了充滿歡聲笑語的街心公園;熟悉的商業街上,升騰的煙火氣中躍動著嶄新活力。
這番變化得益于坡頭區以典型鎮建設為契機實施的全面升級——通過推進建筑外立面改造、特色商業街和農貿市場升級等20余個具體項目,坡頭鎮正朝著集產業、文旅、貿易于一體的特色鎮圩穩步邁進。
從乾塘的荷香滿塘到坡頭鎮的舊貌換新顏,隨著“百千萬工程”深入推進,坡頭區正以產業興、百姓安、生態美為目標,讓更多鄉村在生態與產業的協同發展中,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路徑。
龍頭工業園區,工人正在電飯煲生產線上忙碌。記者張鋒鋒 攝
清潔家園齊動手
和美鄉村入畫來
清晨,龍頭鎮莫村的保潔員陳叔開著清運車,開始了一天的忙碌。“現在大家都自覺將垃圾匯集起來,我的工作輕松多了。”他說。
這樣的變化得益于坡頭區統籌推進“萬村清潔”“三清三拆三整治”、愛國衛生運動及基孔肯雅熱防控四項工作,通過強機制、強意識、強主體,全區掀起人居環境整治熱潮,加速“百千萬工程”城鄉風貌蝶變,取得階段性成效。
截至目前,坡頭區已發動退休老干部982人、外出黨員878人、群眾26498人投入清潔行動。同時,組建70余個臨時黨組織,組織2.1萬人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重點清理蚊媒孳生地,整治衛生黑點1051處,噴灑藥物覆蓋44.5平方公里。
數據最有說服力:行動開展以來,全區清理垃圾7792.1噸,整治亂堆放7618處,拆除亂搭建3477處共47208平方米。鄉村不僅變干凈了,更變美了、變活了。
值得一提的是,坡頭區凝聚區鎮村三級力量,推動村級開好村干部大會、村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并轉化為開好宣傳動員會、議事協商會、復盤推進會的“三會”工作模式,有效發動群眾參與“百千萬工程”。2025年以來已有522個自然村開完“三會”,成效顯著。
大力推行“村民說事—干群議事—干部辦事”機制,近三年通過“四議兩公開”研究解決村級重大事項近200件。聚焦熱點問題,結合換屆前走訪調研,開展“村里事、村民議”專題征集活動50場,收集公約修訂意見建議100余條。創新議事形式,打造“榕樹大講堂”“好人工作室”等平臺,引導優化保潔自治制度,目前農村保潔員達662人,保潔覆蓋率98%。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從經濟數據的強勁增長,到種業“芯片”實現突破;從“逛街”治理的務實創新,到荷香富民的生動實踐;從清潔家園的全民參與,到“三會”聚智的基層民主……坡頭區正以“百千萬工程”為牽引,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穩,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發展動能持續增強,民生福祉不斷改善。面向未來,坡頭區將繼續保持奮進姿態,在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征程中譜寫新的輝煌!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