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了這么多樹挺可惜的,我們盡一點微薄之力是應該的。建好村里的營地,也是建好我們自己的營地!”在湛江經(jīng)開區(qū)東山街道西坑村救災復產(chǎn)現(xiàn)場,來自吉林的71歲房車游客劉先生一邊和當?shù)卮迕窈狭Ψ銎鸬沟氐臉淠荆贿呥B連說“應該的”。
強臺風“麥德姆”過境后,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西坑村滿目瘡痍。抗日革命老區(qū)學校舊址的瓦片移位、房屋漏水,西坑中心小學校園里幾人合抱的桃花芯木被攔腰折斷,村中三四十畝甘蔗幾乎全伏倒在地,村道旁一百多棵風景樹倒伏,小部分路燈被吹折……
村民在心痛之余,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迅速打響災后復產(chǎn)攻堅戰(zhàn),以最快速度清理“災痕”。大家自發(fā)攜帶鋸子、砍刀、手推車等工具集結,組成臨時救災小隊。西坑村是東海有名的“工程村”“水泥匠村”。家里有挖掘機等機械的,自發(fā)開來了;家里有小木樁的村民,運來了木樁。有的爬上斷樹切割粗壯枝干,有的喊著號子合力抬走倒伏樹干,有的用車子運走斷枝,有的以肩膀為支撐扶起倒地的樹木,有的細致清理散落枝葉……沒有人喊一聲累,只為了快一點、再快一點扶起樹木,清通道路,重現(xiàn)家園的昔日之美。
“昨天從早上6點到晚上8點,我一直在砍樹、扶樹、抬樹,餓了就吃八寶粥。”全身被汗水濕透的陳伯,已連續(xù)奮戰(zhàn)了2天,雖然疲憊不已,但還是繼續(xù)堅持。
“這些菠蘿蜜樹陪著村里幾代人長大,結的果子又好吃,若能搶救,就算累點也要把能救的樹扶起來。”村民陳爺爺抹著額頭的汗水,手里的鋸子卻始終沒停。
村民的這份行動力感染了外來游客。西坑村的房車營地,每年都吸引了很多房車客人。雖然才剛進入10月,早已有房車客人前來。今年63歲的閆先生來自新疆,已是第3年攜家人來西坑村了,10月2日就自駕到達村里,打算到明年3月底再回老家。“剛來就遇上臺風,村干部安排我們?nèi)胧揖幼。_風天我們沒有損失,但村里損失不少。我們不能袖手旁觀,大家一起干,村子能早點恢復原樣。”房車營地自駕游的游客,看到災情后主動卷起衣袖,加入救災復產(chǎn)隊伍。他們和村民一起,同心同向,使用工具、搬運樹枝、清掃村道。
截至目前,西坑村主干道障礙已基本清除,倒伏樹木分類處理、受損設施排查等工作正有序推進。這場干群游客同心的救災行動,不僅讓村莊災后復產(chǎn)跑出“加速度”,更以實際行動彰顯了“百千萬工程”實施過程中鄉(xiāng)村的凝聚力與戰(zhàn)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