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今年第6號臺風“韋帕”的來襲,湛江市霞山區嚴格按照省、市防風工作要求,提前謀劃、周密部署,全面激活平急轉換機制,全區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充分發揮“兩個作用”,爭分奪秒做好一線防風防汛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區委組織部于7月19日發出《關于在防御臺風“韋帕”中啟動平急轉換機制 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的倡議書》,號召全區黨員干部積極投身于防風防汛及災后復產一線。全區嚴格落實防臺風“六個百分百”,552艘漁船全部回港避風,121名漁排作業人員全部上岸避風準備,特呈島旅游景區關閉,轉移游客360名,119名危房人員和2447名戶外施工人員全部轉移,湛江北站工地1400名施工人員全部撤離。全區黨員干部在防風防汛一線工作中履職盡責、擔當作為,持續淬煉平急轉換機制,讓“日常備得足”與“急時轉得快”形成更緊密的閉環。同時,深化黨員“雙報到”機制效能,把防風防汛一線黨員沖鋒在前的擔當干勁,轉化為常態化服務群眾的持久動力。
愛國街道:
聞風而動,筑牢防風防汛安全堤
愛國街道依托平急轉換機制及黨員“雙報到”制度,緊急組建由150名黨員組成的志愿服務隊,隊員涵蓋街道班子領導、機關在職黨員、掛點單位黨員、(村)社區黨員干部及小區黨支部黨員。志愿服務隊分組深入轄區街巷,逐戶提醒居民檢查門窗牢固性、妥善安置陽臺物品、儲備生活物資。針對低洼地段、老舊房屋居民,耐心勸說并協助轉移,確保“應轉盡轉、不落一戶一人”。嚴格落實涉海防御措施,保障特呈島407艘漁船全部回港、漁排養殖及海洋牧場人員121人全部上岸,關停旅游景區,2艘渡船停航并安排專人值守,嚴禁船舶、海釣船、游艇等出海。
臺風來臨前,愛國街道提前完成應急避難場所平急轉換,將社區活動中心等場所改造為堅實“避風港”。黨員志愿者全程引導轉移群眾有序入住,并提供全方位服務。在避難場所,黨員們不僅照顧好群眾的生活起居,還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態,為大家講解臺風防御知識,緩解群眾的緊張情緒,讓大家在安全的環境中安心度過臺風期。截至7月20日12時,已轉移15人,其中11人安置至湛江市第五小學安置點,4人因行動不便安置至就近賓館,并落實專人負責后勤保障工作。



東新街道:
平急轉換,組建應急搶險黨員突擊隊
東新街道第一時間統籌組建9支應急搶險黨員突擊隊,奔赴低洼易澇點、老舊危房、建筑工地等重點區域開展拉網式排查,確保全覆蓋。各村(社區)黨支部依托網格化管理,組織黨員 24 小時緊盯重點環節與重點人群。黨員干部逐戶排查隱患、宣傳避險知識,果斷轉移風險住戶,累計安全轉移 50 人,9 人安置在街道應急避護場所,并提供物資保障和心理安撫。

黨員干部下戶在臨時施工場地張貼注意安全公告。
工農街道:
從嚴從實從細做好防風各項工作
工農街道第一時間對防御臺風“韋帕”作出具體工作部署,街道各股室、各村居迅速響應,組織開展對水浸黑點、建筑工地、戶外廣告設施等重點區域進行隱患排查。黨員干部通過走訪勸導的方式,向轄區內商鋪負責人、群眾宣傳講解臺風防災減災措施,協助居民群眾收拾雨棚、花盆等物件。在本輪臺風防御工作中,工農街道累計出動黨員干部70人次,共發放張貼《臺風預警告知書》360余份,復查風險隱患點位8處,開放7個應急避難場所,轉移危房住戶4人,并確保住戶在安全的前提下有序返回。街道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則,集中精力推動各項防御措施落地落實落到位,切實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建設街道:
以實際行動筑牢防風防汛“紅色防線”
高度重視,迅速行動。建設街道要求各級黨組織要充分認識此次臺風防御工作的嚴峻性和緊迫性,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立即進入應急狀態,嚴格按照平急轉換工作機制要求,扎實做好各項防御工作。落實24小時值班,保障對講機等設備電量充足,有人值守應對呼叫。
組建隊伍,發揮作用。提前儲備應急力量,統籌成立應急搶險黨員突擊隊,設置黨員先鋒崗和責任區。第一時間組建12支黨員突擊隊,在黨群服務中心設立12個黨員先鋒崗。廣大黨員干部做到亮身份、當先鋒、作表率,沖鋒在第一線、戰斗在最前沿,積極參與隱患排查、搶險救援、群眾轉移、物資配送等工作。
加強宣傳,做好引導。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短信、微信公眾號、社區宣傳欄等多種渠道,及時發布臺風動態、防御知識和避險提示,張貼發放預警告知書達300余份,提高居民群眾的自我防范意識和能力,引導群眾主動配合做好防御工作。
緊盯重點,保障安全。街道黨員干部全員下沉網格,與社區、村工作者組成“敲門小分隊”,緊盯災害隱患點、低洼易澇區、在建工地等重點環節,逐戶排查孤寡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等重要人群,落實專人負責,加密巡查頻次。危房轉移人員應轉26人已轉26人,切實以安全保障為導向,做到應轉盡轉、應轉早轉,實現轉移全覆蓋。

清理遮擋“智慧霞山”監控設備的樹枝。

轉移人員。
解放街道:
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守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解放街道迅速啟動平急轉換機制,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全力以赴做好臺風防范各項工作。街道主要領導、掛點社區領導干部、社區“兩委”干部、“雙報到”黨員志愿者等100余人深入轄區開展“敲門行動”、拉網式排查。巡查轄區內建筑施工場所并要求責任人做好防風防汛措施,對道路易積水路段排水口進行疏通清淤,拆除沿街宣傳橫幅,通知相關單位做好體育場周邊棚架的防臺措施。共排查14處風險隱患點、內澇黑點,張貼告示80多份。


黨員干部深入民治社區轄區內低洼易澇區域積極開展人員轉移的思想引導工作。

黨員干部通過面對面溝通,細致叮囑居民群眾提前做好防范準備。
新興街道:
黨員干部走街入巷落實防風措施
面對臺風“韋帕”來襲,新興街道第一時間組織40余名黨員干部,對轄區內老舊小區、低洼路段、沿街商鋪、大型戶外廣告牌等重點風險區域進行全覆蓋檢查。各支部黨員逐一檢查門窗加固和排水情況,提醒商戶做好防護。對排查出的簡易工棚、臨時搭建物等薄弱環節,及時勸導并協助進行加固或拆除。黨員干部深入8個村(社區),仔細查看房屋滲漏、排水溝渠及用電安全情況,同時耐心向居民普及避險知識,安撫群眾情緒。為5名孤寡老人等特殊群體人員提供及時幫助,切實將溫暖和安全送到群眾身邊。


海濱街道: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海濱街道高度重視防御臺風工作,迅速組成3支黨員志愿服務隊,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臺風來臨前,街道應急辦組織社區網格員、協管員、黨員志愿者20余人對轄區在建工地、海邊、道路積水段等重點區域進行“拉網式”安全隱患排查,責令在建工地停工落實防臺措施。同時,街道組織黨員通過微信等渠道加大宣傳力度,及時轉發臺風預警信息、安全提醒和防御指引,提醒居民提前做好防風防汛準備。
街道充分做好應急救援準備,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和領導帶班制度,密切關注風情、雨情、潮情、汛情變化,做到第一時間調度處置,確保防汛有力、搶險有效、救災有序。臺風過后,街道領導帶隊,組織30余人巡查臺風后轄區受災情況及海邊情況,持續做好復工復產,扎實細致做好群眾生活服務保障。

海濱街道領導干部于臺風前巡查轄區在建工地,責令停工落實防臺措施。

新園街道:
全力以赴筑牢臺風“韋帕”防御屏障
落實責任,織密防臺防汛安全網。新園街道黨工委組織召開防御臺風工作會議,強調各部門、各村(社區)要按照相關工作部署和要求,落實落細臺風“韋帕”各項防御工作,對危舊樓房、工地、易澇點等重點區域展開排查,重點關注“一老一小”、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宣傳引導,筑牢群防群治防線。通過多種形式及時發布臺風預警信息和避險知識,張貼防臺風告示130余份,廣泛告知群眾應急避護點位置,引導群眾增強自我防護意識,組織社區干部、黨員志愿者50余人冒雨走訪探視,檢查群眾住所安全,叮囑群眾防范事項,凝聚起全民防御臺風“韋帕”的堅強防線。

新園街道召開防御臺風工作會議。

張貼《臺風預警告知書》。
區公安分局:
臺風天緊急救援,民警火速護送心臟病老人就醫
霞山公安分局愛國派出所始終堅持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以實際行動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服務宗旨。7月20日,愛國派出所特呈島警務室上演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緊急救援。特呈島一名69歲的老人在凌晨4時突發心臟病,心臟疼痛持續加劇。因老人有心臟病史且獨自在家,島外的家屬心急如焚,卻因臺風來襲,島上所有渡船停航,出島就醫通道被阻斷。焦急萬分的家屬在早上8時許撥通了特呈島警務室的求助電話。
接報后,特呈島值班民警第一時間響應,一邊安撫家屬情緒,一邊立即聯系協調島上資源,對接海事局,說明老人病情危急,請求支援船只開辟“生命通道”。
在等待救援船只的過程中,民警迅速趕往老人家中,仔細查看老人狀況,為其采取簡單應急護理措施,并小心翼翼把老人攙扶到警車上,全程護送前往特呈島碼頭,并與海事局的同志合力將老人安全轉移至船上。
船只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快速航行,最終順利抵達漁人碼頭。靠岸后,早已等候在此的老人家屬立即將老人送往醫院,目前老人正在進一步治療中。
(來源:霞山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