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不少電商平臺和網絡直播間里,出現了大量標價一兩百元的培育鉆石,這些低價培育鉆石是真的嗎?
“層層把控、百里挑一”并附帶權威證書的高品質培育鉆石一克拉僅需165元。
2克拉帶證書銀戒托的培育鉆石首單只要98元。

目前國內培育鉆石主產地為河南,而部分店鋪和直播間雖然都號稱“河南培育鉆”,但發貨地址卻是山東或江蘇,不少店鋪月銷量過萬單。
所謂的鉆石戒指是真的嗎?記者在網絡上購買了兩枚培育鉆戒,其中一家的發貨地是江蘇東海縣,而記者來到東海縣尋找一兩百元的培育鉆石時,得到的卻是不同的答案。

江蘇東海某商戶:培育鉆一克拉白色的、圓形是680元,200多元、300多元,100%是假的。正常網上賣帶證書的一克拉培育鉆最少在1000元左右,一克拉培育鉆的工費都要200多元。
當記者咨詢商戶,為何直播間銷售的培育鉆石不到200元,還附有鑒定證書時,不少商戶隱晦地表示不方便去講。

江蘇東海某商戶:在網上賣100多元肯定是假的,不可能是培育鉆石,如果說是培育鉆肯定是假的。
江蘇東海某商戶:反正我們不做假證書,外面有沒有假證書,不好評判。
部分直播間混淆概念
“莫桑石”被包裝成“培育鉆”
既然真正的培育鉆石,一克拉的價格往往要賣到上千元。那么網上這些晶瑩剔透,有著類似鉆石切割工藝的產品究竟是什么?它們的鑒定證書又是怎么來的?
在江蘇東海,不少店鋪都在銷售“莫桑石”首飾。
據了解,莫桑石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碳化硅晶體,和鉆石成分并不同。由于硬度和色澤接近鉆石,莫桑石被切割成了類似鉆石的57面體,并廣泛用于制作戒指或項鏈等飾品。商戶坦言,為了提升銷量,線下往往會稱它為“莫桑鉆”。

商戶稱,這些批發價在60元上下的銀戒托莫桑石戒指,在不少直播間被包裝成“培育鉆石”售賣。

經過深入調查發現,除了莫桑石,許多直播間還會用成本更低的“合成立方氧化鋯”來冒充培育鉆石。

廣西梧州是全球最大的合成立方氧化鋯加工基地。在當地的珠寶市場里,主要銷售的是按照鉆石切割工藝加工的合成立方氧化鋯,品質較低的一克拉只要0.5元。

部分商戶還明目張膽表示無需將產品送去鑒定機構,他們自己就能制作鑒定證書。不僅如此,他們還能將假證書編號用激光打在產品腰圍上,塑造出鉆石的特別標識——腰碼。而在網絡平臺上,各類打著“國家實驗室認可”“國家計量認證”等權威標識的證書也僅需幾元就能買到。
記者檢測:
低價“培育鉆石”實為“合成鋯石”
純銀戒托并不純
冒充培育鉆石的既有20元一克拉的莫桑石,也有0.5元一克拉的合成立方氧化鋯。面對這類亂象,消費者應當如何區分?如何維權?
在浙江杭州黃金珠寶飾品質量檢驗中心,工作人員將記者在直播間內購買的兩枚單價在150元的號稱是培育鉆石的戒指進行了檢測。

浙江黃金珠寶飾品質檢中心主任 嚴雪俊:這兩個戒指目前我們通過珠寶的檢測,結論兩個戒指都是合成立方氧化鋯。

不僅如此,商戶宣稱的925純銀戒托,經過檢測后發現,其中一枚戒托是成本僅為幾元的銅合金鍍銀,而另一枚戒托,則是容易導致佩戴者皮膚過敏的鎳合金,完全不含銀。
這兩枚戒指的生產成本都不到3元,屬于較為劣質的仿品。
業內人士表示,莫桑石和合成立方氧化鋯價格較低,甚至不到培育鉆石的1%,因此工廠的切割加工工藝往往比較粗糙。消費者可以通過放大鏡,看珠寶表面的切面是否對稱來檢驗。此外,雖然部分直播間附送的假鑒定證書有二維碼,但用手機掃碼后通向的往往是山寨的鑒定機構網站。

目前,僅在黑貓投訴網站上,就有大量消費者就“購買到假培育鉆石”向商家和電商平臺維權。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
律師表示,這是對消費者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的侵害,如果金額較小,比如5萬元以下,主要是民事賠償,如果累計制假售假金額達到5萬元以上,可能會涉及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