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農歷秋分,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屬于億萬農民的節日,是對農業發展的禮贊,是對勤勞奮斗的致敬。(據9月23日《湛江晚報》)
秋分時節,丹桂飄香。第八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如約而至,我市各地舉辦形式多樣的慶祝活動,這場農民盛會既是對耕耘者的致敬,更在為鄉村振興精準賦能、有效聚力。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豐收節作為農業成果集中展示的窗口,可以舉辦特色農產品展銷會,集中展示優質糧、生態果,讓采購商現場簽約破解“售賣難”;可以開設農業科技成果展,把智慧農機、先進種養殖技術擺到農戶眼前,供他們挑選,補齊生產中的技術短板……多措并舉,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豐收節從來不只是“曬成果”的舞臺,更是激發農民創造力的“孵化器”。一方面,要大力表彰創新典型,讓他們現場分享經驗,既給創新者榮譽感,也為其他人樹起可學可做的榜樣,帶動更多人主動嘗試、大膽創造;另一方面,辦好“農民原創成果展”,大家在種養、農具、加工上琢磨出的“土辦法”“好方法”,都拿出來“曬一曬”,讓每個人都能看到“創新離自己并不遠,田間地頭就是創新創造的廣闊舞臺”。
豐收節正是向外界展示鄉村新貌、吸引人才回流的“窗口”。節日期間,可通過組織“家鄉產業推介會”,用高產農田的實景、特色農產品的市場數據、鄉村基建的新變化,讓在外務工者、大學生、企業家直觀看到家鄉的發展潛力;并同步推出“返鄉創業扶持政策包”,明確土地流轉、資金補貼、技術支持等具體保障,為人才回流掃清障礙,從而吸引更多人才返鄉筑夢。
“文化是根,精神是魂”。借力豐收節為鄉村文化振興筑牢精神根基,載體很多,讓民俗“活”在當下,喚醒村民對鄉土文化的認同;用表彰“種糧能手”“孝親榜樣”的方式,將勤勞、淳樸的美德具象化……在這樣的節日氛圍里,村民既能找回歸屬感,更能凝聚起“共護家鄉、共興農業”的精氣神,讓鄉村振興有了深厚的精神底氣。
一年一度的豐收節終會落幕,但它激發的農民創新活力、匯聚的鄉村振興人才、筑牢的鄉土精神根基,將持續為產業賦能,讓希望的田野不斷生長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