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湛江市發展和改革局印發《湛江市失信懲戒措施部門工作指引(2025年版)》(以下簡稱《工作指引》)。為推動全市社會信用體系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信用滲透之城”筑牢堅實制度屏障。(據9月16日《湛江日報》)
誠信是立業之本、興業之道,也是一個城市發展的根與魂。我市印發《工作指引》,開啟了以懲戒護信用、以制度筑根基的城市信用治理新實踐。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失信懲戒的核心,在于讓不守規矩者付出代價,從而推動信用規則真正成為不可觸碰的“硬約束”。以往,一些地區和領域的失信行為可能因部門權責不清、措施不統一,可能出現“一處失信、別處放行”的漏洞。而此次出臺的《工作指引》,不僅明確普適性措施涵蓋市場禁入、職業限制等12項重點內容,更針對32個市級部門,量身定制分領域懲戒指引。無論是限制失信企業參與政府采購,還是約束失信個人享受公共服務,每一項措施都精準對接失信行為,讓“失信必受懲”不再是口號,而是可落地、可追溯的治理閉環,為信用之城立下清晰“規矩”。
“三分部署,七分落實。”若說《工作指引》是湛江失信懲戒制度體系的藍圖,那么落地執行便是實現藍圖的關鍵。既要通過多渠道宣傳解讀政策,讓企業、市民明晰失信后果與守信益處,凝聚全社會信用共識;又要壓實部門責任,打通信息壁壘,確保懲戒措施精準落地、聯動實施,不讓制度淪為“稻草人”;還要強化監督問責,定期督查執行情況,對推諉扯皮者及時督促整改,真正讓失信懲戒長出“鋼牙”。
當然,懲戒不是“一棍子打死”,目的在于以懲促改、以戒塑信。為此,要為失信主體留出信用修復通道,明確修復條件與流程,既鼓勵其主動糾錯、彌補失信影響,也通過政策指導幫其掌握修復方法,一旦完成修復便及時解除限制,讓“知錯能改者”重獲發展機會,真正實現“懲戒與修復并重、約束與引導同行”。
揚懲戒之劍,建信用之城。讓我們以《工作指引》為抓手,做到懲戒有力度、修復有溫度,讓信用真正滲透城市肌理,為湛江打造“信用滲透之城”注入持久動力。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