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湛高鐵聯調聯試,檢測車駛進湛江北站。記者 郎樹臣 張鋒鋒 攝
廣湛高鐵新興南至湛江北段聯調聯試工作正在有序進行。近日,一列高速動檢車“白醫生”緩緩駛入湛江北站。(據《湛江日報》)
當身披白色涂裝的高速動檢車“白醫生”緩緩駛入湛江北站,廣湛高鐵新興南至湛江北段聯調聯試的啟動,不僅標志著這條設計時速350公里、全長401公里的“鋼鐵巨龍”距年底開通更近一步,更讓湛江人期盼已久的夢想,逐步從藍圖走向現實。
這列高鐵,載著湛江人的“溫情團圓夢”。曾幾何時,湛江與廣州間“大半天車程”的距離,讓大灣區游子“周末回家陪父母吃頓飯”的心愿成奢望,讓市民“帶孩子去廣州看展”的計劃成“大事”。而今,1.5小時的時空壓縮,正將遺憾釀成日常:在廣州上班的湛江青年,周五下班登車,歸家仍能趕上媽媽燉的熱湯;湛江學子周末赴省博物館觀展,傍晚便可攜筆記與紀念品返程;年邁長輩赴佛山探孫,也無需再懼長途顛簸。廣湛高鐵熨平了時空褶皺,讓親情陪伴、求知探索、休閑出行的“說走就走”,從心底期盼變為觸手可及的幸福。
這列高鐵,載著湛江人的“活力產業夢”。手握“中國海鮮美食之都”招牌,坐擁石化、鋼鐵等臨港產業集群的湛江,過去常因交通受限:清晨上岸的龍蝦趕不上大灣區早市,臨港基地的高端產品難叩開灣區產業鏈大門。如今,廣湛高鐵架起“產銷快車道”:凌晨從東海島漁港卸下的生蠔,中午就能端上廣州餐廳餐桌;湛江石化的高端材料,半天內可對接深圳電子企業生產線。更重要的是,這條“鋼鐵紐帶”能反向聚能——大灣區工程師可“周末來湛江辦公”,前沿技術、投資資本加速扎根,推動臨港產業向“高精尖”升級,讓湛江的“臨海優勢”真正轉化為“產業勝勢”。
這列高鐵,載著湛江人的“騰飛城市夢”。過去,地處粵西末梢的湛江,“環北部灣中心城市”的輻射力常受地域局限;如今,以湛江北站為核心的高鐵新城加速崛起,商業綜合體、人才公寓、物流樞紐接踵落地。這里既能吸引周邊縣區人口向中心城區聚集,更能聯動湛江吳川機場,織就“空鐵聯運”立體交通網:外地游客下飛機轉高鐵,半小時可賞湖光巖火山湖,1小時能登硇洲島觀百年燈塔,讓湛江從“旅游過境點”蛻變為“深度目的地”,城市能級與影響力迎來質的躍升。
這列高鐵的駛來,更藏著湛江人的“堅守匠心夢”。76.8%的橋隧比、50座隧道、190座橋梁,尤其是湛江灣海底隧道施工,需闖過高水壓、復雜地質、海洋生態保護多重難關。建設者以標準化管理嚴控質量,用科技手段守護蔚藍海灣,終讓“鋼鐵巨龍”平穩穿海。這份“建高鐵、興經濟、護生態”的執著,正是湛江“向海圖強”理念的生動注腳,彰顯著城市發展中兼顧速度與質量、發展與環保的責任擔當。
隨著聯調聯試穩步推進,湛江與大灣區的距離,已不再是地圖上的公里數,而是“一杯茶涼透前”的便捷。廣湛高鐵,是承載民生幸福的“快車”,是驅動產業升級的“動脈”,更是助力湛江騰飛的“翅膀”。期待年底通車之時,它能牽起萬家燈火與產業繁榮,串聯湛江與大灣區的未來,讓這座海濱城市在“五龍入湛”的浪潮中,乘風破浪,駛向更廣闊的發展天地!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